《别把孩子带“歪”了》

一本“救救孩子”的“家长教程”

作者:田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田天

  打开李晓云新著《别把孩子带“歪”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几乎是迫不及待一口气读下来,得到了许多感动与感悟、思考与反思,同时也有一丝遗憾――30多年前我第一次当家长时,就应该读到这本“救救孩子”的“家长教程”了。

  我认识晓云老师近40年了,那时他还是中央民大的团委书记。他是个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办事认真、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的人。我也知道他先后经历多个工作岗位,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走到哪里,就让哪里的工作风生水起,就让哪里的人际氛围爱意洋溢。

  当我认真拜读《别把孩子带“歪”了》这本书时,许多篇章实际上是重读,甚至是一读再读,但总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于是我把晓云老师这些年的心血结晶推荐给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尤其是正在抚养孩子的人们,他们无不表示深受启发,认为这是一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实用又有正能量的好书,是一本“救救孩子”的“家长教程”!

  在我看来,此书有3个特点比较鲜明。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强。晓云老师上大学时学的是哲学专业,一向善钻研爱思考,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有了小女儿后,他有意识地减少了社会工作和社交活动,一门心思放在培育孩子上。他的观察是细致的,记录是翔实的,在思考的过程中用到了相关专业知识,一系列理论在实际中得到证实,又把实际生活中孩子的言行放到理论层面反复对照咀嚼,总结提炼出一整套独特的经验和方法,最后再到实际生活中去检验。当他发现前后贯通、科学系统能够帮助到更多人时,他发自内心的喜悦跃然纸上,令人欣慰。

  二是每一个案例都来自现实生活,实用性强。多年来,晓云老师接受了无数人的心理咨询,解开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心结,让许多家庭走出了迷茫和困境。书中的一个个案例,都来自他的亲身实践,是那样鲜活、那样感人。如果读者遇到了类似问题,只要以这些案例为参照,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晓云老师抽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心理学知识,也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心理咨询师的操作模式,尤其是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自己特有的方法,这些方法是有温度带感情的,是把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作为现实操作的价值取向的。因此,很值得读者信赖。

  三是语言清新自然,文学性强、可读性强。晓云老师在生活中大度宽容,看似严肃较真,实际上幽默感很强,这些教育随笔文笔流畅,读起来没有生涩之感。他在日常记录的时候不免有些口语化,但在转化成书面语言时做了大量修改和完善,看不出人为斧痕。有些故事确实非常精彩,可以直接搬上银屏和舞台,特别是不少细节的描写完全是大师手笔,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