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非凡三十年 一部陆相勘探史

――《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首批十六册正式出版

作者:崔玉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崔玉波

  1987年至1996年,历经10年,《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一版)这部气势恢宏的石油地质巨著陆续收官,将30余年的石油地质勘探历程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2017年7月,也就是《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一版)出版30年后,该书第二版的编纂工作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石油人度过了两个非凡三十年,中国石油出版人编就了一部石油地质勘探史。

  填补空白的巨献

  《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一版)1987年正式出版首卷――华北油田卷,1996年完成总论卷。10年时间里,500余名油气勘探专家、学者遍览残编,辨舛析讹,含英咀华,编写出16卷20册、2000余万字、5000多幅插图的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史诗。该套丛书在各分卷出版过程中和整体出版后,受到了各方关注和高度赞誉,认为《中国石油地质志》的编著者将陆相盆地石油地质学这一伟大的创造完整而系统地记录于史册,在这方面填补了世界石油地质学的空白,为世界石油地质科学作出了贡献,并称《中国石油地质志》是书海里隆起的“黑血脉”。

  能源界的院士专家给予了这套丛书极高的评价。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汲清曾评价:《中国石油地质志》堪称集我国数十年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开发的实际成果与理论研究之大成。孙枢院士曾说:这部丛书的出版是石油地质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一桩继往开来的事业。涂光炽院士赞誉道:该丛书规模宏大、内容充实,既有实践上的简要总结,更有理论上的系统化和提升,它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极为罕见。刘光鼎院士指出,该丛书是一部难得的既可纵观全局,又能洞察局部的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科学技术系列专著。

  该丛书首次对新中国石油勘探历程、勘探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放眼世界石油界,能够出版如此规模的石油地质勘探科学鸿篇巨制,确实是凤毛麟角。正因此,《中国石油地质志》于1996年被推荐为“全国科技出版十大工程”,199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为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石油工业出版社荣获的出版行业的最高奖项。

  30年后再续华章

  在《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一版)持续指导国内油气勘探的30多年间,我国石油工业不断发展,勘探开发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理论认识不断完善,各油气区资料逐渐丰富,这部丛书也渐渐不能满足当前勘探工作的需要,期间不断有专家提出修订要求。

  2016年年初,90岁高龄的丛书主编翟光明院士以及中国石油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何文渊、专家王世洪来到石油工业出版社,共商《中国石油地质志》修编事宜。根据最新探区矿权归属,最终研究明确丛书的修编框架结构更新为25卷32册,各卷基本结构延续原版章节脉络,重点体现学术性、承续性、创新性、指导性。

  随后翟光明院士以个人名义分别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关领导写信,建议修编丛书,三大石油公司以及延长石油领导高度重视,从编写组织、经费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

  2017年5月,借由中国工程院组织召开的“中国大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领域和方向研究”项目工作启动会,专门安排布置《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修编任务:中国石油承担《总论》和所辖15个探区计16卷17册的编写工作,中国石化承担所辖10个探区计10卷的编写工作,中国海油承担3个海域计3卷4册的编写工作,延长石油承担所辖鄂尔多斯盆地探区计1卷的编写工作。

  整体修编工作由翟光明院士担任丛书主编,侯启军、马永生、谢玉洪、焦方正、王香增担任丛书副主编,8名院士领衔以及1000余名石油地质专家参与丛书第二版的编写工作。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于2017年7月和8月组织召开启动会,黄卷青灯,再续华章。

  2018年《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增补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成功申报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第二版将成油海丰碑

  《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总结中国油气勘探的“第二个三十年”,全面梳理现阶段中国各油气区的现状和前景,提出更多的勘探领域和突破方向。结合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设立、全国有32个地区石油公司参与了研究实施的“中国大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领域和方向”咨询研究项目,专门增加了“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一章内容的编写。

  本次修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继承原版经典的基础上,基本框架延续原版章节脉络,体现学术性、承续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着重充实近30年来的勘探发展成果。《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分卷设置,较前一版进行了拆分和扩充,共25卷32册。补充了冀东油气区、华北油气区(下册・二连盆地)两个新卷,将原卷二“大庆、吉林油田”拆分为大庆油气区和吉林油气区两卷;将原卷七“中原、南阳油田”拆分为中原油气区和南阳油气区两卷;将原卷十四“青藏油气区”拆分为柴达木油气区和西藏探区两卷;将原卷十五“新疆油气区”拆分为塔里木油气区、准噶尔油气区和吐哈油气区三卷;将原卷十六“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拆分为渤海油气区、东海―黄海探区、南海油气区三卷。另外,由于中国台湾地区资料有限,故本次修编不单独设卷,望以后修编再行补充和完善。

  可以说《中国石油地质志》的内涵丰富,已经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其中既有对中国各大区地质史、构造史、油气发现史等方面的详尽阐述,又有对油气田发现历程的客观分析和判断;既是各探区勘探理论、勘探经验、勘探技术的又一次系统回顾和总结,又是各探区下一步勘探领域和方向的指引。本次修编的《中国石油地质志》是我国广大石油地质勘探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一版)因填补世界石油地质出版的空白而备受瞩目,影响巨大,相信卷帙浩繁的第二版定将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