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云冈》
历史迷雾中的北魏石窟之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1
□刘秋文
关于云冈石窟的诞生,《魏书・释老志》中这样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後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短短100余字,道出了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云冈石窟的由来。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经历了文成帝、献文帝及孝文帝三朝,用时约60余年。现存主要洞窟45座,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9000余尊,被后人叹为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然而,由于正史记载的匮乏,关于云冈石窟的创世争论与探讨从未停歇……因何开窟?何时开窟?何人开窟?如何开窟?这些藏在云冈历史迷雾深处的重重疑团,正等待着有心人拨开层层障翳。
体验过云冈石窟之震撼与感动,《不可错过的云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从云冈石窟雕凿的历史因缘娓娓道来,将一幅宏伟、壮观的图卷展开在我们的眼前。
北魏初创,经历了五胡十六国的纷争扰乱,它那巨大的社会躯体满目疮痍,正隐发阵痛。无论对于北魏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佛教都是一剂止痛的灵丹妙药,让北魏人得到了精神世界的宁静与抚慰。文成帝即位后,昙曜向其建议在武州山开窟5所,以象征北魏的5位皇帝――昙曜五窟,以代表石窟固若山河。
第3窟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这座未完工的洞窟内仅存3尊造像,还疑为唐朝补刻。殊不知,窟内另有珍贵的考古遗迹不可错过,揭秘当初洞窟开凿的程序。在第3窟东侧窟门门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未开凿完工的北魏遗迹,窟内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到处是揭取岩石后留下的矩形与圆形凹坑,还有已经分割成矩形与圆形的巨大石块。至于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地将石料切成固定的形状,那就与当时的石料常见用途有关了。
第5窟禅定坐佛高17米,为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走入窟内,方知人之渺小。大佛固然夺人瞩目,但窟内不可错过的风景却比比皆是。窟门东西两壁下层的金刚力士威风凛凛,上层树下二佛神情安详,是象征云冈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惯见了云冈造佛的高大壮美,但也不可错过那些经典、生动的细节。第6窟故事图中的鲜卑人、第8窟菩萨的惊世一笑、第9窟中的云冈最小佛像、第15窟沙鸥翔集、鱼跃于渊的自然景致等等,《不可错过的云冈》会引导你去捕捉那些闪烁着历史高光的艺术珍存。
从营造石窟的历史,到云冈石窟的艺术、文化特性,从第1窟到第41窟,每一窟都精心妙解“不可错过”之风景,这不仅仅是云冈的不可错过,更是中华文化的不可错过。
《不可错过的云冈》为我们提供了一场不同于常规的石窟艺术之旅,带领着我们在细节中感知古人的虔诚与雕刻的精妙,在历史故事中品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关于这座北魏大型石窟群的旅途也许终有结束的一刻,然而云冈的故事还很漫长,让我们穿透历史的迷雾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