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词汇专题研究》

探索中古专书词汇奥秘的又一力作

作者:王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1

  □王勇

  南朝梁沈约《宋书》具有优质语料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其价值早为学界所重。16年前,万久富《〈宋书〉复音词研究》(凤凰出版社)出版时,真大成、汪维辉《潜入深巷探古音――〈宋书复音词研究〉读后感》等多有好评。最近,其力作《〈宋书〉词汇专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面世,令人欣喜。该著在“时代特色语词”概念的提出、中古汉语细分为三个阶段、从发展视角透视叠音词的性质、复音词的发展亦与文学思潮有关等方面,皆有突破。初步概括该著的特点与成就,约体现在4个方面。

  研究视角明确,创新意识强烈。新著明确地从汉语词汇史的视角,历时与共时层面相结合,讨论《宋书》中多个专题的词汇结构与意义的发展规律。这相较于断代的孤立研究或某些语词个案研究,略胜一筹。例如,关于叠字的结构与意义,著者在详尽分析古代不同时期的辞书和训诂材料的基础上,考察了叠字意义的历时发展脉络,剖析深刻,不落窠臼,避免了以后释前、以今例古。结论新意迭出,一洗耳目。

  文献梳理扎实,语料支撑充分。著者“有较深的古文献功底,对语料的时代风格相当敏感。”(吴金华《〈宋书〉复音词研究》序)对文献的时代属性把握较准确,文献语言学研究方法运用娴熟,创获颇多。该著对《宋书》语料做了穷尽性的词频统计,同时代语料旁证大多在4例以上,对其结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思维严谨缜密,行文简洁洗练。著者有着多年的专业教学研究实践,思考深入,心得多多。故而该著作论述思维严密,表述清晰,极富逻辑性,层层推进,晓畅通达。这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加之著者文字功底较强,行文简洁洗练,可读性颇强。

  严守学术规范,求新求实求真。对照其所列232种参考文献来看,著者博采众长、不掠人美的学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只要与前人观点基本一致的,皆有所交代,同时提出新见,严守学术规范。著者总是能“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不藏己拙,提出问题,供他人讨论,其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如第一章“摩勒”条及第七章“骨骨”条都体现出著者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新著也存在可以完善的地方,诸如少数语料文献出处版本交代不够全面细致;未能编写语词索引,不便检索利用。总体而言,新著堪称一部有思想、有突破、有材料、有内涵的可读性较强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佳作,为汉语史研究、专书词汇研究树立了新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