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书单的力量:

让更多的好书和品牌被看见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0

  □本报记者 范燕莹

  近些年,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好书榜单越来越多,除了媒体书单、各出版集团(出版社)的好书榜单,还有一类书单值得关注,这就是联合书单,它分别聚焦各自不同的出版领域,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以联合书单形式推荐,为同领域的多家出版集团(出版社)的多种好书提供了展示平台。

  联合书单的兴起,得益于前些年微信公众号的火热,通过微信公众号以联合书单的形式做好荐书工作,成为不少营销编辑的一大选择。从最早各成员单位微信互推,到后来引入专家评审,近些年,各联合书单的运营机制不断完善,努力保证推荐质量,让更多的好书被读者看见,这无论对于图书的市场销售,还是对于年轻编辑的激励,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选取了其中3个代表,分别是文学好书榜、古籍联合书单和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分别从文学、古籍、人文社科领域出发,邀请相关负责人谈这些联合书单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对于市场销售、精品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文学好书榜:

  助推中国文学攀登高峰

  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于2月24日―26日在京召开,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工委)将在订货会期间举办年会,这是自疫情3年以来,文工委组织的首次年会,届时将发布2022年度文学好书榜,这也是文学好书榜自成立以来首次发布年度书单。“2022年是文学出版的大年,这也是我们评年度好书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臧永清表示,将来会把文学好书榜的年度书单推荐活动延续下来。

  文学好书榜是由文工委下属50余家专业文学出版机构联合推荐,每月精选出最新文学好书15种,定期权威推荐。2017年2月,臧永清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社长,同时担任文工委主任的他提议,以文工委的名义,由人文社牵头组织文学好书榜的推荐,每月推出一期,具体流程是,首先由文工委各成员单位推荐,形成初选名单,然后由各出版社领导投票,推出前20名图书。这其中大社的图书不能超过两本,这样安排,是为了给其他兄弟出版社一些展示机会。文工委下属共有近50家成员单位,除了各文艺社,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工人出版社等都有文学图书板块,因此文工委吸纳了一些非文艺出版单位、出版品牌进来。

  文学好书榜成立5年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逐年递增,销售转化明显。文学好书榜2022年度书单的产生,是在原有文学好书榜月度书单的基础上,经过读者投票、专家评审环节,最后将有25本图书进入2022年度文学好书榜名单。臧永清谈道,从推选结果来看,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未能入选,究其原因,在他看来,过去的2022年,是近几年来中国原创文学出版最好的一年,竞争激烈也正常。

  谈到文学出版大年,臧永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与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设立“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作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新设单元等,这对于创作者、出版者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其二,疫情期间,作家们的社会活动少了,创作时间多了,更能静下心来进行创作,有利于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其三,作为文学类最重要的奖项,2023年将举办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过去的2022年里,有一批作家拿出来若干年来创作的最好的作品“冲刺”茅盾文学奖。

  臧永清谈道,文学好书榜对于文学图书的宣传作用明显,而且销售转化效果明显。对于文学图书来说,不管是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还是“中国好书”等一些国家级的奖项,特别是茅盾文学奖,4年5部图书的评选,对于文学出版的编辑来说,真的很难。臧永清谈道,这种“民间视角”的文学好书推荐,对于编辑的激励作用不言而喻。

  在臧永清看来,文学好书榜的推荐,侧重原创文学精品图书的推介,重要的是做到权威、公平公正,坚持文学标准、坚持大众阅读,希望这个平台的影响力越做越大,让更多的文学好书被大众所看见并阅读,也为助推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古籍联合书单:

  以季度书单呈现保持质量

  我们看到的书单,常常以每周荐书、月度书单居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月度书单,但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推出的古籍联合书单,是以季度书单呈现。“曾有古工委成员单位建议,把古工委微信联盟的四季书单变为每月新书单,我个人觉得不必求量,保质比较重要。”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办主任张家珍说,古籍整理优秀作品本就不是时尚速成品,在各类层出不穷的书单中,要想保持独特的地位,要想让数十家单位都有高水准的图书加入,选择的时间要拉长一些,眼光放远一些。

  说到古籍联合书单的推荐初衷,张家珍介绍,2015年12月底,当时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的《古籍新书报》是全国首家古籍整理专业类报纸,也是全国唯一的专门介绍古籍图书出版信息的报纸。该报主要功能是为古工委及其下属的发行联盟宣传新书服务。2015年纸媒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古籍新书报》也考虑向新媒体转型,当时她作为《古籍新书报》的执行主编,便向社长高克勤(时任古工委副主任)提议,是否可以做个古工委成员单位的专业书单,在业内进行公众号互推。适逢古工委班子会议即将召开,高克勤将这个提议向古工委领导班子提出,立刻被采纳了,并作为2016年古工委开展的第一项工作,纳入了古工委当年的工作计划。

  2016年3月16日古工委微信联盟春季书单首发,到2023年,这一四季书单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做了8年32期,参加互推的单位从13家增加到30家,同时联系《澎湃翻书党》栏目、今日头条等进行不定期转发,总阅读量已远超万次。

  媒体对四季书单印象最深的是,书单的信息性、实用性强,各社都拿出当季最好的专业类图书,阅读量和转发量高也与这一特点密切相关。书单涉及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各社关于图书版本、研究方向、使用价值及意义的内容简介也十分全面详尽,的确为专业的文史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目。

  四季书单增强了古工委各成员单位古籍类图书的宣传,扩大这40家专业出版社的影响力。“行业各种年度好书的评选中,古籍整理类因不属于原创作品,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希望在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各种行业书单能为古籍留出一席之地。”张家珍介绍,未来古籍联合书单还需要各社一起主动参与,做成一个长期品牌,向各地方媒体主动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联合各社发行,在有影响力的地面书店和网上书店适当位置进行推介。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最早使用“联合书单”命名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文艺联合书单、古籍联合书单、语言学联合书单……以“联合书单”命名的书单不少,但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却是最早使用“联合书单”这个名字的。人文社科联合书单主理人林凡凡介绍,从2015年5月28日发布第1期,截至2023年2月20日,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共推荐了85期,总计1838种书。在筹备阶段,他们就打算做成一个有质量、有影响力的书单,因此在名称上有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和纠结。书单推出后果然挺有影响力,后来还出现很多不同类型的联合书单。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的推荐,源于当时林凡凡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困惑。当时是微信公众号最火热的时候,大部分出版机构也刚刚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号和配置新媒体营销编辑,但当时一些营销编辑并不知道怎么把微信公众号做好,怎样更有效地做好荐书工作。于是林凡凡就开始针对她遇到的问题,策划做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科类书单,既是帮助自己、帮助和自己同样境遇的同行,也是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读者知道出版界出了哪些人文社科类的好书。

  据介绍,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最早成员有22个,有出版社,也有图书公司、出版品牌。经过几年的演变,现在人文社科联合的运营机制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年度常驻的成员有36个,除此之外,别的任何出版机构都可以向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推荐。

  在林凡凡看来,市面上有一些好书,但读者不去书店、不去网店细细摸索的话,无法知道新书资讯,更谈不上感兴趣和购买、阅读。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的作用是把近期出版的人文社科类优秀作品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看见出版界出了这么多好书,有感兴趣的就去读一下。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好书榜基本上被出版大户、营销强者包揽,但并不是所有好书都出自大社或者有营销资源的出版社,对此,她希望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能够给正在成长中的出版品牌和编辑一些关注和鼓励。

  这一书单成为近几年人文社科新书营销推广的重要阵地,也成为不少图书馆、书店采购的参考书单。对于一些营销编辑来说,能够上书单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