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亲子阅读效果?专家说――

家长与孩子共读有“方法论”

作者:尹琨 章红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17

  □本报记者 尹琨 章红雨

  数字时代亲子阅读如何开展?亲子阅读有哪些实用方法?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已成为家长共识。但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调研发现,家长们依然存在不知如何高效陪伴的困惑。为此,记者专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童书育儿法”创始人陈苗苗,请她为家长更好开展亲子阅读“支招儿”。

  并非彻底解放家长

  “四招”发挥数字阅读功效

  数字阅读内容丰富、方便快捷,但长期盯着屏幕又担心孩子眼睛出问题,且数字阅读诱惑多,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网络时代数字阅读已经不可避免。如何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更好发挥数字阅读功效?陈苗苗认为,亲子阅读重在陪伴,要为孩子选择优质的智能载体,同时与孩子一起使用,而不是彻底解放自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陈苗苗表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充分地感受到数字阅读的优势,首先可以像线下试读、试学一样,通过比较分析,帮孩子选出优质的电子阅读载体,严防粗制滥造的产品对孩子的数字阅读带来不好的体验。

  在找到优质电子设备后,家长要先观察孩子的数字阅读体验,比如是否能集中注意力,是否有沉浸感。陈苗苗表示,这个过程也是家长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帮助他们养成使用电子设备来进行数字阅读的习惯。

  在使用电子设备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家长要有主动暂停意识。“像阅读纸质书翻页能随时停下来一样,数字阅读过程中也要暂停,和孩子对所阅读内容进行讨论。比如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做数字阅读内容的主人,更好地锻炼孩子的阅读思维。”陈苗苗说道。

  如果孩子独自进行了数字阅读,家长可以作为他们的读友,倾听孩子讲述读了哪些内容,以请教者的姿态请他们复述,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促使他们在数字阅读过程中更集中注意力,主动思索,变“库存内容”为“活跃内容”。

  亲子阅读不拘泥于书

  核心是交流分享

  除了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捧着书阅读之外,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亲子阅读方法?

  在陈苗苗看来,家长陪伴阅读的方式不一定拘泥于“书”,也可以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家长可以先读完一本适合孩子的书,再利用吃饭、上下学或者一起散步的时间讲给孩子听,进行阅读引导,这样孩子再进行自主阅读时,家长也相当于“如影随形”地陪伴了。

  陈苗苗有两个孩子,弟弟读幼儿园大班、哥哥读小学五年级。结合自身经历,她建议家长还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阅读。

  “弟弟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我就采取影视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的方法。”陈苗苗表示,孩子首先阅读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的绘本,然后和家长一起观看《三国演义》《西游记》电视剧,每天一集,看完后再同步进行纸质阅读,让孩子有对情节走向“胸有成竹”的成就感。随着孩子对故事了解程度的提升,陈苗苗采用“分级提升法”,为孩子购买成套的名著连环画,满足他更高的阅读需求。

  亲子阅读还可以与日常生活结合。“弟弟看完《三气周瑜》后,我就顺便和他聊聊生活中的问题。”陈苗苗说,比如“如果你遇到比你聪明的人,你会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周瑜,你有什么办法不生气呢?”等,引导孩子把阅读心得体会代入生活。

  针对大儿子,陈苗苗更多采用“问题解决法”。小学正是规则意识养成、他律走向自律的关键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成长的烦恼,反复批评会让他们产生更多逆反情绪,这时候就会借助亲子阅读来潜移默化地引导。比如针对孩子的人格成长,陈苗苗建议家长选择一些有引导性的书籍,不用刻意强迫孩子看,而是推荐给他,然后趁闲暇时间一起聊聊阅读感受,用阅读这块“他山之石”来育儿。此外,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养成阅读鉴赏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写作下笔难,不是因为看书少,更多是因为看了书之后没观点。”陈苗苗表示,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可以多引导孩子口头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观点,还可以鼓励他用视频记录分享,用兴趣点燃阅读热情,更容易“马不扬鞭自奋蹄”。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把书中文字读给孩子听,核心更强调的是分享。”陈苗苗认为,无论孩子在摇篮襁褓中,还是已经蹒跚走路,抑或是到了青春期,我们都可以和他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亲子阅读。在陈苗苗看来,亲子共同分享一本书,就成为心心相印的读友,亲子阅读也由此成为家长和孩子一生共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