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未来计划:

找到生活良方

作者: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03

  □本报记者 范燕莹



  2022年,我要健身减肥,我要学一门外语,我要多读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顾过去的2022年,我们在年初立下的目标实现了吗?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又有哪些新年规划,甚至更长远的人生目标?

  当下的我们处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悉心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推介一些生活励志类读物,它们读来轻松、温暖,且操作性强,定位于帮助读者认真审视、重新整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良方。

  倾听未来声音

  未来,每时每刻都在到来。当下,无数的问题都指向未来,无数的话题都影响未来。现代人需要的,或许正是正视未来、聆听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睡前聊一会儿”栏目以轻阅读为指向,与年轻人对话,一起触摸时代、感受世界。继《与世界谈谈心》后,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人民出版社),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在这个时代里,你想要找到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构建了我们前行的力量和底气,那么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就是这种感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属于那些积极努力着的人的。

  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机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为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把握“生活整理术”

  多年前,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被引进后在国内持续畅销,源于其“断舍离”的生活整理术被很多人所认可。我们的生活为何需要整理?正如《日日滋养:365天爱自己的生活良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序言中所说,因为没有人能够按照自己的预设、脚本圆满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干扰下,生活总会时常脱离轨道。这个时候停下来或者放慢速度,进行一番自我审视,认清现实,认清世界,重拾秩序,才能让自己继续更好地前行。

  前媒体人周一妍从媒体辞职后,创办了一个帮人整理空间、整理内心的公众号。在《日日滋养:365天爱自己的生活良方》中,周一妍把这些年实践的方法,以及从采访对象那里汲取的经验心得一并呈现出来,与读者朋友分享。书中从空间、身体、心灵、精神世界和梦想5个维度,力求帮助读者从中能够轻松整理出让自己心动的生活,做到为自己而活,活出生命的光泽感。

  日本出版人松浦弥太郎写过很多畅销书,比起他写的畅销书,他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的生活态度,更是生活美学的要义之所在。在《100个基本》出版之际,松浦弥太郎正在《生活手帖》担任总编辑。每天制作《生活手帖》时,他都在思考什么是必要的事、不必要的事、应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有哪些该学的东西、该改善的地方、该挑战的事、该发明的东西。他边思考边将那些确信的基本点及重点收入笔记,就这样日复一日,经过3年的积累、记录,形成了《100个基本》一书。2015年,松浦弥太郎转职进入IT企业,因此也获得了更多面对工作及生活基本的机会。作者在写《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九州出版社)这本书时,面对生活的新体悟,也是新学习。读者也可以参照100个“工作的基本”+“生活的基本”,对照现实生活,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现役选手”身份走下去

  市场上,面向年轻读者群的人生励志读物居多,松浦弥太郎的另一本书《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现代出版社),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给正在经历中年危机和迷茫的人们指出了方向。

  人们对40岁的印象往往是人生的转折点,此后人生即将走向下坡路,这实在令人伤感。但我们换个想法,把70岁当作人生的顶点,那么我们也是有可能把40岁当作新的起点,尽全力向着辉煌的70岁狂奔。“70岁仍可绽放”“人生的顶点是70岁,抱着‘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的想法去生活”,这是松浦弥太郎在《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中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一种观念。

  在书中,松浦弥太郎介绍,之前一直认真地计划着50岁退休,要去大学里学习。“今后我希望至少做30年的‘现役选手’。”这是他近些年开始有的想法。如此下定决心的时候,他才意识到“50岁退休后进大学学习”的梦想其实是自己渺小的愿望,而“为他人付出到70岁”的梦想却精彩、伟大得多。

  作者的理想之一就是“像农夫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如同农夫耕作的循环过程,播种、浇水培育,然后收获果实。“40岁到50岁之间想做的准备,50岁到60岁之间想做的准备和60岁到70岁之间想做的准备。”如果以10岁为单位的话,可以把自己想到的都填进这份表格里。在《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一书中,松浦弥太郎总结自己前半生,并介绍了为后半生制定目标的方法,如制作人生年表、写出目前拥有的宝物、定制未来的30年人生等。正如作者所认为的,“过去的年表”能帮助我们从已经发生的自己的故事中挖掘出很多宝藏。“未来的年表”能帮助我们想想还未发生的故事内容、思考对自己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宝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