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全新生活:

阅读是理想启明星

作者: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03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寒冬过去,春暖花开,阅读正当时。我们选择阅读,不仅仅因为它是独处时的安静陪伴,更在于它能在日常生活中,带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引导与建议。庆幸有书籍,因它凝聚着无数的人生智慧;庆幸有书籍,让我们在迷茫时获得指引。

  新年新气象,我们比以往更想张开 怀抱去拥抱新的生活。好书可以是暗夜明灯,也可以是深海灯塔;它们可以是智慧良师,也可是贴心老友。总之,我们希望在开启2023新篇章的时刻,它们会点亮你我的人生,点亮一段新的征程。

  人生可以适当做减法

  当下,生活水平的提升让我们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面对更多的诱惑与选择。然而想要得到更多与个人能力、机遇之间冲突,结果是无尽的焦虑,难道人生就应该在追逐的路上永不停歇?对此,梁晓声在《梁晓声说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梁晓声说人生》是梁晓声的散文集,以“说人生”为纲,以记述自己的人生感悟、与青年学生的交往为主要遴选内容,重点反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他对年轻人的希冀。梁晓声对人生的思考、对价值观的打量、对社会变迁带给青年人的冲击感同身受,提出面对欲望时我们应该做减法。

  有年轻人对此提出了异议:“面对丰富多彩、机遇频频的人生,力求简单的人生态度,纯粹是中老年人无奈的活法!”梁晓声则表示,努力奋斗和减法人生是不相悖的,减法减去的是人世间的繁杂,换而言之砍掉杂草,播种的人生理想才会显现。梁晓声坦言自己年轻时,所持的也是减法人生态度。在他看来某些人之所以抱怨人生之疲惫,正是因为自己头脑里关于人生的“容量”太大太混杂了,结果连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人生方式也迷失了。“而所谓积极的清醒的人生,无非就是要找到那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式。一经找到,确定不移,心无旁骛。而心无旁骛,则首先要从眼里删除掉某些吸引眼球的人生风景。”

  所以对于年轻人,梁晓声建议他们善于领悟减法人生的真谛:“将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我们人生的‘节目单’上减去、减去、再减去。于是令我们人生的‘节目单’的内容简明清晰,于是使我们比较能做好的事情凸显出来。所谓人生的价值,只不过是要认认真真、无怨无悔地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而已。”

  减法人生的另一个要求就是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梁晓声看来,如今“浮躁”二字已成流行语,但大多数人并不怎么深思那浮躁的成因。“依我看,不少的人之所以浮躁着并因浮躁而痛苦着,乃因不肯首先自己向自己承认哪些事情是自己根本做不来的,所以也就无法使自己比较能做好的事情在自己人生的‘节目单’上清晰地凸显出来,却还在一味地往‘节目单’上增加种种注定与自己人生无缘的内容。”

  人生需要积极的心态

  除了欲望,另一个让当下人焦虑的是人生困境,这个困境的来源既有工作又有生活,对于当代人来说,困境就如同行进路上的重担,虽想每天都轻装上阵,但却只能负重前行。对此,王蒙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告诉读者,困境虽不可避免,但可以用积极的心态为重担减负。

  王蒙所著的“人生三境”书系(河北人民出版社)包括《静是人生必备的定力》《人生要有所珍视和眷恋》《为自己创造不止一个世界》。书中的135篇或睿智风趣、或思想深刻的文章,记述了王蒙对生命、人性、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洞见,尤其是面对困难,王蒙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有人在工作中会感到紧张和压力,王蒙建议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应对。他认为适当的紧张不用太介意,集中精力,长期不懈、百折不挠,务求做好本来应该做好也可以做好的一件或几件事。“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里的挫折提醒你防备了那里的更大的危险,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小病可以免掉大灾。”

  书中时时洋溢着王蒙的乐观主义精神,他写道:“我们应该相信什么问题都有解开的那一天,今天你无法办的事明天就会有办法,宇宙有办法,光阴有办法,历史有办法。相信时间,时间对善良有利,对智慧和光明有利,对狭隘不利。”

  积极的追求会让困境显得更渺小。王蒙在书中写道,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因为人生有更多选择和可能之后,就会更加从容、快乐,而阅读就是重要的选择之一。在王蒙看来,我们如果养成了一个“爱书、释书、疑书,多向思维、触类旁通”的习惯,就会“像读书一样读生活,读阅历,读社会,读世界,读春夏秋冬,读荣辱盛衰,读悲欢离合”。学而不思则罔,王蒙认为一味读书却不进行思考,取得的效果也有限:“你没有深刻理解书中的故事以及其意义,便无法有效地利用书中带来的知识。”

  重燃对理想的追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很多人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自嘲着追逐理想之路的漫长艰辛。然而理想是美好生活的探照灯,指引着方向,也激发着成长的内在动力。在罗振宇看来,理想无关乎年龄,只关乎心态,有时一个小小的启发,就会重燃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在罗振宇的新书《启发》(新星出版社)中,523个被精选的词语通过词典的形式,为读者详细解读每一个词语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的要义。罗振宇从一个个细小的问题出发,在与外界一切可连接的人、事、物、理中获得启发,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视角、直指人心的思考和面对理想难题的解药。比如追逐理想时,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做无用功因此气馁,但在罗振宇看来,每一次付出其实都离理想更近,扩宽着自己的认识。

  罗振宇以自己买书为例,他会大批大批地买书,其实真正能读的可能也就是百分之十,剩下的只是翻翻而已。但那些翻翻而已的书会成为自己求知路上的路标,让求知欲获得了方向感和位置感,认知也被打开。“当你的认知被拓宽了,眼前自然雾开云散,轻松找到前方的路。”

  如果没有追逐到理想又该怎么办?罗振宇觉得需要保持平常心。今年会有不少人重新启程,去开启新的生活,对此罗振宇很想送给他们这么一句话:“你怎么爱你自己,就是在教别人怎么爱你。”

  在罗振宇看来,别人爱你的方式,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因此新的一年重新爱上自己,才能重新启程。“你整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别人才会想方设法夸你好看或者帅气。你爱读书、爱思考,别人才会送你书,或者认真对待你的见解。你爱美食,而且有精深的研究,别人才会请你吃美食,送你好食材。所以你看,所谓的缺爱,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