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疫情3年,国外出版人在做什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16
□本报记者 章红雨 尹琨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3年里,海外出版人在做什么?北京出版高峰会议近日在云端举行,来自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世哲出版集团和圣智出版集团的负责人对此作以介绍。从他们的介绍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获悉海外出版机构,特别是知名出版机构的当前状况及发展思路。
高度关注中国政策变化
常驻中国的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基斯里说,中共二十大聚焦科技、人才和教育。对此,“我们的发展战略是,从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开始,在科技、人才、创新3个重点领域创造影响力。比如,我们将以科技为中心,提供高影响力的内容,将用近2000本期刊、超过750万篇文章、5万余种的图书,服务于中国的科研群体。在人才方面,我们致力于将研究人员、学习者和专业人员与其所需内容、平台和工具相连接,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打造终身学习体系,用知识和技能赋能全球人才,扎实走好从教育培训到职业发展的每一步,助力激发中国科研群体潜能,助力中国实现自立自强的世界科技强国目标。”
菲利普・基斯里之所以关注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是因为他注意到在全球科研经费投入中,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尤为突出。
在菲利普・基斯里看来,创新是出版企业抓住机遇的关键。为此,在2022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约翰威立专门成立了威立合作伙伴解决方案部门,这个部门可提供广泛的数字平台、出版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帮助合作伙伴扩大出版项目规模,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加速出版计划推进。例如,威立合作伙伴解决方案部门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2021年9月双方第一本合作期刊《风湿病与自身免疫(英文)》创刊;2022年1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医学英文期刊传播平台MedNexus成功上线;目前双方正在共同探索使中华医学会的杂志声望和影响力进一步在国内外持续提升的途径。
“当我们的合作伙伴取得成功,整个科研生态都将从中受益。”菲利普・基斯里说。
追求出版全球化和成果全球化
“出版是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施普林格・自然支持出版的全球化和研究成果的全球化。”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暨全球图书总裁汤恩平道出了集团的发展目标。
汤恩平说:“这一全球化之旅实际上是3次转型。第一,从印刷到数字的转变。现在施普林格・自然已完成期刊数字化,也几乎完成图书领域的数字化。第二,从花钱订阅到免费开放获取。2000年施普林格・自然只有1%的内容在开放获取中发布,现在已超过35%。第三,从单纯发布内容到管理解决方案提出。这进一步为研究人员和研究群体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持。我们相信,这将为研究成果的全球化提供很大的支持,因为数字化获取要比纸质产品方便得多。”
谈及出版全球化,汤恩平说施普林格・自然是坚定的开放科学和开放研究的倡导者。在他看来,开放科学不仅是出版的过程,也是完整的科学研究和传播过程的开放。开放研究过程比订阅模式好,其能更好地帮助全球研究人员分享学术成果。
“以新冠疫情研究为例,到目前为止,施普林格・自然已发表2.4万余篇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研究文章,制作了超过7万篇相关文章和书籍章节,供所有人免费访问并获取。在首次提及该病毒的18个月之后,疫苗和加强剂就已问世,这体现了内容的开放获取对全球化研究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汤恩平说。
谈到研究成果全球化,汤恩平说自然引航、自然策略和自然指数是施普林格・自然正在推出的服务,以帮助机构、研究人员在学科中获得新的灵感,或者是更好地了解潜在的新的研究领域,以实现施普林格・自然制定的研究成果全球化目标。
致力成为净零排放出版企业
“尽管疫情帮助我们减少了碳排放,但排放量仍未达到峰值,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减少一半以上,到2040年达到净零排放。”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图书业务副总裁彼得・艾霍恩用一句话道出了爱思唯尔的努力方向。
彼得・艾霍恩认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出版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作贡献。其一,出版商在日常业务运作和工作流程上减少碳排放。比如塑封使用、再生纸印刷及业务经营等。其二,帮助所有目标受众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比如通过图书俱乐部倡议儿童、成人认识碳排放的危害。此外,出版社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内进行编目或促销,也可以出版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新产品。
具体到出版企业的碳排放还有哪些?彼得・艾霍恩以爱思唯尔为例说,书籍和期刊是爱思唯尔碳排放的最大部分,约占30%。在过去10年中,爱思唯尔已减少期刊产品的印刷和纸张用量,将纸张的重量从60克减少到45克。2022年,爱思唯尔提出零排放印刷项目,比如用数字版本来取代宣传印刷品。
此外,爱思唯尔还推出“出版2030加速器”项目,试图尝试计算一本书或者期刊的碳足迹。在2022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爱思唯尔亮出了这个项目,读者或者客户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一本书的内容创作、纸张生产、印刷、运输和零售,以及最后的产品寿命结束的碳排放指标,从中了解这本书对于环境有什么影响。
另一个碳排放加多的是编辑和内容创作,大概占到碳排放的20%。彼得・艾霍恩说,这部分主要指编辑、审稿人以及作者在整个写作和审稿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最近,爱思唯尔和“影响力”项目合作,旨在开发一种新的方法来分析电子期刊、电子数字工作流程中出现的碳排放。对于供应链,爱思唯尔的供应商有18000多个,其目标是与产生最多碳排放的供应商合作,共同寻找净零排放的途径。
“爱思唯尔认为,只有更积极的支持能源转型以及减少碳排放,才能够在市场上树立一个领先的、有影响力的出版企业形象。”彼得・艾霍恩说。
积极应对教育变化态势
疫情给全球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出版企业对此该如何应对?世哲出版集团亚太区及中亚地区总裁罗莎莉娅・达・加西亚介绍了世哲的做法。她说,在研究技能方面,世哲有世哲研究方法数据库和亚当马修原始档案数据库等相关资源,以此将纸质历史档案转化成易读易用的电子形式,帮助教师和学生回答诸如“我要做哪种研究”“我需要哪种方法论”“我需要看什么资料”等问题。在技术方面,世哲设计了机器学习、手写以及手写文本识别等技术,对师生的需求作出回应。在商业和管理领域,世哲开发了“世哲技巧:学生成功秘诀”等针对技能的资源。同时,世哲还推出了无访问人数限制的世哲电子教材,用户可以在教材的不同地方进行批注。比如一位教授在平台上创建“领导力技巧”课程模块后,学生可从世哲出版的畅销书中挑选领导力、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教材,可以直接阅读教授挑选的章节和内容。
“随着疫情的持续,沉浸式学习变得非常重要。一些订阅了世哲电子教材的用户反馈,学生参与度很高,而且很喜欢这种方式,它促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授之间的交流,而且教授也可以在后台的数据分析中看到学生的表现。”罗莎莉娅・达・加西亚说。
对此,负责圣智英语语言教学业务的总经理王璐感同身受。王璐认为,帮助学生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全球劳动力竞争中做好准备,就是要把世界带进教室,把教室带进生活。
据王璐介绍,2022年圣智旗下的国家地理学习推出了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可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分配家庭作业、了解学生表现等,还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且适合他们移动生活方式的内容。
虽然疫情给出版业带来种种挑战,但是出版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王璐举例说,疫情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国家地理学习联合打造的英文版“中国读本”系列丛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套系列丛书从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在英语学习中品味中国文化,为全球青少年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