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服务塑造数字城市

――解读2022年知识阅读城市TOP1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09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与文化城市的融合,具有第三代互联网的本地化融合特征,包括线上与线下融合、内容与服务融合、行政区域和地理区域的融合。数字城市的发展构成了数字中国全方位的新场景;城市的知识阅读通过本地化的城市超级客户端将城市的文化服务、政务服务、商业服务融合起来,把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无处不在的知识服务。

  1月9日发布的2022年知识阅读城市TOP100排行数据统计依然延续参照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纲要的要求,“城市数字阅读指数”的指标体系与数据统计方式以“党政、人文、教育、普法、科普、文明、健康、综合”等8个主题和维度作为知识阅读指数因子,“综合”类别包括旅游、时尚以及生活等方面。除了“综合”类别的权重为30%外,其他7个类别的权重各占10%。根据各类别的阅读量形成“城市阅读指数”,以此评估城市的知识阅读供给、阅读导向引领情况。这种排行的持续推出可以反映出城市正能量阅读,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情况。

  城市知识阅读的特点还包括:阅读方式进一步融合、阅读场景进一步下沉、个性化阅读进一步彰显。

  以“数字北京”客户端为例,“城市文化名片”在专家和AI技术的辅助下,以知识库的形式融合了5000多种期刊的历史数据,形成了“四合院”“故宫”“天坛”“天安门”“长城”“鸟巢”“京剧”等权威知识库。每个知识库都由上万篇文章组成。而每篇文章都来自具有权威性的期刊等正规出版物。

  除了文化名片外,还提供了“学科知识库”“职业知识库”和“主题知识库”等知识体系。让每个市民通过移动终端把碎片化时间组织起来,获得系统性的知识。阅读的内容还通过“问答”和“知识库”的方式融合到了衣食住行购、政务服务的日常生活的所有场景。

  通过城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数字城市的知识阅读还下沉到了社区和村落。目前已覆盖北京的3231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会、社区书屋等本地化服务。

  城市知识阅读还关注个性化服务。数字城市客户端以人工智能的算法为支撑,建立了“内容流”和“内容源”的机制。

  每一种期刊、每一个新媒体和知识库都成为一个内容源,系统通过编辑的推荐、个人的定制和人工智能的推荐形成千人千面的内容流,从而实现了城市市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