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望真理的奇妙之旅

作者:王晶琳 岳海菁 何晓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26

  □王晶琳 岳海菁 何晓博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浙江文艺出版社)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对我们而言是意外惊喜,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能够担任这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佳作的责任编辑,以出版人的方式向“望道们”致敬,我们倍感荣幸。回首《望道》的策划组织、编辑印制、评奖申报、宣传推广等整个出版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追望真理的奇妙之旅。

  早在2020年5月,社长虞文军到浙江文艺出版社上任后就开始布局主题读物的整体规划,以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将选题点最先锁定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也就是浙江义乌人陈望道追寻真理、翻译《共产党宣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故事。经多方调研,在策划开发具有浙江特色、适合全省中小学生开展理想信念信仰教育的地方课程教材《真理的味道》的同时,再组织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并物色选定了心目中的最佳作者――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浙江籍报告文学大家徐锦庚,亲力亲为推动项目进程。

  在书稿创作之初,作者徐锦庚打算写陈望道,反映他的传奇人生故事。徐锦庚在社长陪同下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实地采访,先后走访陈望道家乡浙江义乌市分水塘村和他投身新文化运动的“一师风潮”所在地浙江杭州,以及中共一大会址嘉兴、上海等地,并探访陈望道儿子陈振新教授、学生陈光磊教授等身边人……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从20世纪初开始,一个个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如陈望道般寻求中国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鲜活地立了起来,他反复斟酌之后,对创作思路作了重新调整,决定写“望道们”。

  2021年8月,我们正式拿到《望道》完整书稿。面对这样一部文字量大、思想厚重的作品,为了保证出版质量和时间进度,在综合评估编辑能力、工作经验等多重因素之后,社里抽调精兵强将,决定组成三人编辑团队,以便在出版中分工协作。

  为深入理解作品,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后到义乌市分水塘村、浙江一师校址、嘉兴南湖等地,不仅是为了核实史料,更是想近距离去触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披荆斩棘的“望道们”,带着炽热的情感投入到编校工作中。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不仅为作者在书中所呈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完美统一的叙述所折服,更为在沟通中作者的谦逊和包容,以及对史实资料和文字表达的严谨态度所感动。关于陈望道改名、陈望道离开浙江一师、陈望道回家乡翻译《共产党宣言》等涉及的时间问题,作者都提出了大胆且合理的观点,并做了细致的核查求证工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新论断的提出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而这种底气则来自作者坚持真实性的品格,来自深入时代现场、复原历史真实的扎实功底。为保证质量,我们在规定的“三审三校”基础上,又增加了多校次的审读,并专门邀请了中央、省级多位资深党史专家和审校专家审读书稿,根据专家审读意见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争分夺秒4个月,《望道》终于赶在2021年12月面世。出版后的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同步进行,千头万绪,但我们在社长的指导下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们始终怀着无比忐忑和憧憬的心情,一路收获成长和进步。衷心希望这部优秀作品能为更多的人阅读并受益,这便是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意义所在。

  (作者系《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