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收录378部古籍文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本报讯 (记者徐平 通讯员寇晓丹)12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正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全书共收录包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16家藏书单位的378部古籍文献,是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古籍保护与研究重要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已有300多部古籍善本先后入选第一至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使这些善本书影得到集中展示,便于更好地研究与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其汇辑成编。全书收录的古籍文献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多有版本价值突出者,如宋刻本《重校添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清递修本《唐书》、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递修本《通志》等。此外,还收录20部宋元善拓、百余种明清文集和多种特色版本,如精刻本、多色套印本、钤印本、活字印本、名家批校本和稿抄本,其中黄培芳、陈澧、康有为等广东名人手稿,乃海内遗珍,颇具文献价值。
该书的编纂出版,是区域性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对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三地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利用意义非凡,对赓续地方文化根脉、凝聚乡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建设人文湾区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