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新闻访谈:

在交流碰撞中释放思想火光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本报记者 杨雯

  新闻访谈节目以时效性强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为主题和内容,通过对嘉宾的现场访谈和与主持人的思想碰撞,对新闻话题事件作出多元化视角解读,触发受众的思考,表达百姓的心声。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12件是新闻访谈,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三等奖各5件。

  找准“灵魂”,选好载体

  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可以说是新闻访谈类节目的灵魂。此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白岩松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时间正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两周年。随着《国安法》实施、选举制度不断完善,香港社会恢复稳定和安全了吗?香港的未来会怎样?香港如何与大湾区建设更好地融合?带着这些疑问,《新闻1+1》直播专访林郑月娥,围绕香港的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在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和定位、青年人的发展四大热点议题,全面、客观展现了香港两年来经历的变化和挑战,回答了一系列公众疑问,聚焦香港未来发展前景,也从一个独特角度观察了大湾区的建设。

  再如《追求美好生活 不是“强迫劳动”》(新疆广播电视台),该作品的推出背景正是某些国家接连以涉疆议题向中国发难,为此,创作团队第一时间采访了《强迫劳动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新疆籍工人内地务工情况的调研报告》的作者,采用大量翔实数据、具体事例和新疆籍工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力驳斥了谎言,这也是最早在省级媒体中主动发声回击污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谎言的访谈作品。作品理直气壮地讲好新疆故事,播出后备受关注,向世界传递出真实的声音。

  对于新闻访谈类节目而言,关注点在于“人”,此次的获奖作品都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受众感兴趣的人物,表现出人物的生活方式、生命态度、价值观念的深刻嬗变,并以此让受众从中获得对于自我和现实世界的理解与希望。

  此次获得一等奖的另一件作品是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吾家吾国丨科学精神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 独家专访百岁院士陆元九》。《吾家吾国》是一档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对我国党史、国史及历史事件中的重要相关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影像纪录。此次获奖作品是《吾家吾国》播出的首期节目,访谈对象是101岁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在节目主创之一、主持人王宁看来,没有谁比老人更适合谈人生,《吾家吾国》积极搭建国之大家和年轻人交流的渠道,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用他们沉淀一生的宝贵经验,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安徽广播电视台独具慧眼,推出了《回望百年话初心――访李大钊之孙李宏塔、陈独秀孙女陈长璞》,促成了“南陈北李”家族的“世纪回望”,也勾起了受众对那段风云岁月的回忆,令人印象深刻。

  “操盘手”精准控盘互动

  新闻访谈类节目异于其他新闻节目之处,在于主持人这一“操盘手”的存在。只有和采访对象建立无缝的沟通关系,深入了解访谈对象的性格,合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和采访艺术,才能让访谈对象愿意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使节目内容得以更深刻的挖掘。

  在《吾家吾国丨科学精神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 独家专访百岁院士陆元九》中,由于陆元九年过百岁,说话比较慢,一些地方的表达也不清楚,听起来是比较费力的,但这个访谈能吸引人一直往下听、往下看,主要是通过王宁的提问引导,让这个可爱而伟大的科学家的形象立起来了。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表示:“访谈在访问陆元九院士并展现其诸多生活细节的同时,通过在人物访谈中融入纪录片手法等方式,将先生‘学好科学救中国’的光辉历程和爱国情怀展露无遗,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权威访谈丨张扬对话王亚平: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新华社)全方位展示了航天员王亚平关于“梦想与热爱”的奋斗故事。这个作品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记者清新自然的采访风格,实现重大主题柔性输出。记者从更加具体、更加接地气的视角和内容切入,将航天食品、太空“美颜”等生动有趣的话题一一展开,将“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致敬航天人”等主题融入采访,实现了思想性和故事性的统一、新闻严肃性与表达趣味性的平衡。

  当然,为了获得这样的访谈效果,前期功课至关重要。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同唱生态歌,共护幸福河》里,主持人访谈准确生动,对话自然流畅,注重从小切口深入,形成了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场,整期节目有感动、有思考,富有启发意义。据主创团队介绍,他们前期向广大受众广泛征集互动话题,了解社会各界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切,并把收集到的问题融入整期节目策划之中。

  释放“跨屏联动”效度

  在张红军看来,《白岩松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主要特色就是充分利用全媒体矩阵,采用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进行传播。“作品不仅限于高品质电视内容――《新闻1+1》的播出,还通过与不同媒介特性的匹配,创作了在央视频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融媒体节目,充分释放了‘跨屏联动’的效度,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据悉,在《白岩松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新媒体直播过程中,网友可以实时互动留言,并与专访进行有效融合,生动反映了广大网友对香港以及大湾区建设的支持和期待。节目中涉及热点议题的问答,如“香港现在是一个很安全的城市”“大湾区建设,希望香港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等内容频频登上热搜榜。

  《吾家吾国丨科学精神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 独家专访百岁院士陆元九》主创团队介绍,节目在新媒体端的同时在看人数超过1000万、阅读量均破亿,“101岁老科学家回忆吃面包遭美国人辱骂”“中国航天人说99分也是不及格”等衍生话题词接连登上热搜榜前列。

  《权威访谈丨张扬对话王亚平: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在后期制作时,便按照不同平台调性个性化精准传播:针对微博平台,有效提炼观点,强调干货,将12分钟时长的访谈进行切分;针对抖音平台,选取最有话题点的片段,配合抖音风格的音乐片段,完成权威访谈精华内容的二次创作。节目融媒体产品组合全网总浏览量超2.2亿,总互动量超240万,片中“太空自带美颜”等访谈金句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访谈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点赞航天人,体现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