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坚持“互联网+”发展思路

新闻生产出新彩 数据赋能上台阶

作者:吴明娟 臧小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3

  □本报记者 吴明娟 通讯员 臧小景

  短视频《豫见潮流色》、长图海报《麦子的旅程》、双语播报《出彩河南这十年》、互动H5《河宝儿游河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大河网推出的一系列融媒报道产品,引发网友关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在重大主题报道面前,依托政务运维优势,依靠技术赋能,大河网产品释放出巨大潜力。同时,因为近两年大河网坚持“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新路径。

  技术赋能,创新表达高效传播。10月21日,大河网联合《党的生活》杂志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共同策划推出“学报告 见行动 知识问答”网上答题系统。“这种新媒体形式方便参与,也调动了大家学习积极性。该系统推出不到一天时间,就有1.2万人参与答题。”大河网执行总编辑张培君说。

  6月20日,大河网承办的“童心向党・我是经典传诵人”中华经典诵读网络征集活动,仅用15天时间就开发建成了线上参与程序。

  在常规报道基础上,大河网推出了多个系列优秀融媒体报道。“数字化转型”探营、“小城‘出圈’记”、《二十大豫出彩》大型融媒体专题……大河网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政务赋能,策划创新题材丰富。让红蓝绿黄等“传统色”变成景泰、翠微、黄栗留等“潮流色”,与各领域成就相结合,展示河南十年巨变,这是大河网在直播河南省新闻办近百场新闻发布会中获得的启发。由此,大河网策划推出的短视频《豫见潮流色》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一天发布,并获得“党的二十大新闻阅评”第3期点名表扬。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大河网联合河南省委宣传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与传播中心,以动画短视频为载体,策划推出“30秒微宣讲”“理论快秀”主题微宣讲。此外,借“让世界‘中意’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南阳启动之机,大河网通过脸书、推特等外宣平台进行了英文拆条分解,强化了国际传播,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

  数据赋能,科技引领高质发展。当前,大河网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网站,发展成为一家技术较为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营收也从传统的广告、资讯、培训等,延伸至多种新型业务领域。目前,这些新型业务所占份额已高达70%以上。

  今年初,大河网内部架构调整时,专门组建数据科学中心。大河网董事长李敬欣告诉记者,大河网与中科院软件所联合成立大河网政务与新闻数据联合实验室,助力媒体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通过设立河南新闻单位首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创了河南省国有文化类企业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先河;筹备布局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四大标注基地,并牵手基地所属地的大专院校共建“数据标注学院”和“数据标注技术研发中心”。“目前,豫东数据标注产业(安阳)示范园已开园运营,承接了自动驾驶、无人机场、3D点云等核心标准业务。”李敬欣说道。

  同时,大河网近些年推动智慧政务建设,推进“互联网+”项目落地:成立了以新闻数据为支撑的大河舆情研究院,以政务数据为支撑的大河智库,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研发,生产出大河网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智慧普查系统。数字技术、数据生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大河网的数据科学基本形成一个闭环。

  “如今,大河网已基本实现了‘数字经济起高原’的发展构想,初步完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布局。大河网未来还将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让数据赋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李敬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