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继“海昏侯三部曲”畅销20万册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再推《海昏十谜》――
创编携手共当海昏侯文化“宣传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2
□本报记者 刘蓓蓓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2015年年底,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墓在江西南昌被发现发掘,自此成为江西文化新名片。江西本土作者黎隆武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近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海昏侯文化,继“海昏侯三部曲”畅销20万册后,又携手在近期推出了《海昏十谜》,以像破案一样的叙事方式讲述海昏侯文化的十大谜团,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海昏侯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从数百场讲座中发现选题
“海昏侯三部曲”包含《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隐形天子――霍光的前世今生》《布衣天子――刘询的前世今生》3部历史纪实文学作品,黎隆武历经3年时间精心创作而成。
在“海昏侯三部曲”的第一本《千古悲摧帝王侯》出版后,黎隆武就开始走上了传播海昏侯文化之旅。他访媒体、赴学校、走基层、进企业、入机关……6年来已作了300场左右的海昏侯文化讲座,成了传播海昏侯文化的“志愿者”和“宣传员”。
“《海昏十谜》的选题灵感就是从这数百场讲座中而来。”《海昏十谜》责编之一陈文平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讲座中,黎隆武发现读者们关注度最高的大都是那几个话题,他就思考可以把这几个话题梳理成一本通俗性读物。
出版社与作者进行选题沟通时,双方一拍即合,将这本书定位为既是一部海昏侯墓、海昏侯墓主的解谜之作,也是一部普及性文化读物,文本不仅要突出海昏侯的独特性,还要通俗易懂。
“以设谜、解谜的方式讲述,这是《海昏十谜》和‘海昏侯三部曲’最大的不同。”陈文平如此说。
具备神秘性和可读性
《海昏十谜》出版后,很多读者反馈,阅读时感觉就像有一位老师在面前一对一授课,而且这位老师的授课风格特别有趣,讲的故事也特别牵动人心,让人有往后探索的欲望。
之所以能够把考古故事讲得栩栩如生,陈文平说,这与作者的亲身体验和职业经历息息相关。
黎隆武曾经有过25年的从警经历,为他“像破案一样写海昏侯”打下了坚实基础,让这部作品具备了神秘性和可读性的前提。
最重要的一点,这样的写作风格其实是黎隆武近几年来持续讲好海昏侯故事的结果。在数百场讲座中,他每次都会根据受众的反馈,不断地对故事和讲述方式进行优化、完善。正因如此,才有了《海昏十谜》这样让读者身临其境的讲述风格。
据介绍,《海昏十谜》出版不到两个月已迎来第二次印刷,目前销售已破万册。
一系列海昏侯文化图书的出版及热销,也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今后做文化普及读物提供了一些思考。陈文平认为,好的题材不缺作家去写,但一个作家能将一个题材写好,一定是他对这个题材有很深的情感,有写作的冲动,就像黎隆武之于海昏侯。“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做文化普及读物前,除了要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其价值,还要寻找到适合的作家,了解作家对于该题材的兴趣度、适配度和驾驭度。”
推广奔向多维度文化传播
在“海昏侯三部曲”出版后,黎隆武以书为媒,开展了数百场讲座,将海昏侯故事从单一的图书出版逐渐演变成多维度的文化传播。
在《海昏十谜》出版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与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共同策划了“讲好江西故事,共绘江西文化新画卷”系列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在江西众多优秀文化中,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近几年很热,所以,推广活动首场便聚焦《海昏十谜》。在11月5日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黎隆武联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围绕如何讲好海昏侯故事,深入挖掘海昏侯遗址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度交流。
陈文平介绍,之后还会以海昏侯及其他江西本土文化为依托,针对不同的受众群,制定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推广活动,将讲好海昏侯故事,讲好江西故事持续化、常态化。
此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还计划联合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在全省举行“讲好海昏侯故事”领讲人大赛。出版社还将着力推进该书进入本省的阅读书目、馆配书目和乡土教材,帮助本省孩子更好地了解江西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