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行天下大道的伟大胸怀

作者:江作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10

  □江作苏

  倡导各国“共行天下大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采访党的二十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的主张。这个主张建立在他又一次重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之上,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在这些基础上实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刻嵌入了哲学、伦理学的印记。这个观点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反复阐述,反映了党的理念,也映射出了国家意志。它跨越意识形态鸿沟,超越概念化的政治正确,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股理论清流。

  就新闻传播而言,把“共行天下大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直接向各国采访二十大的新闻记者阐述,由此而把这理解为一种面向国际的新闻主张也是合理之议,应该受到国内各新闻单位和新闻理论工作者的重视。现在对这个主张不仅存在着操作的策略化需要,更重要的是要从哲学、伦理学的层面加以深入研究,以成为中国气派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伦理学的立身之基。

  随着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原本宣扬普世价值观的西方政治理论界,转变为鼓吹脱钩和冲突不可避免、对立是不同文明归宿等悲情理论。包括传播界在内的文化载体,都被赋予了强烈的对立色彩,最明显的是俄乌冲突中的拱火信息传播者,这些势力对于“和为贵”与“生命至上”的主张,都一概斥之以邪恶或助虐。

  而天下面临的现实是什么呢?最大的特征是各国以不同的制度形态和文化特性共存,而人类所共同面临、需要共同应对的生存挑战又日益紧迫和不可回避。在这样的情态下,承认现实和顺应现实,在这个存在多种差异的世界上,寻求共同的价值,保护共同的生存空间,获得共同的福祉,得到各国人民普遍的认可,都是无与伦比的人生命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所谓政治正确呢?

  在世界上仍存在阶级、不同阶层的现实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胸怀,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观点,这是并未放弃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条件下的理论清醒,反映了面对实际的理论勇气,也是博得人心的伦理自觉。

  局部战争虽然只是在俄乌之间等少数地方进行,但是传播阵地上的硝烟却是遍地而生,宁静的中国承受的信息与舆论攻击,其激烈程度难以用言辞描述。总的来看,我方并未采取什么主动的挑战,因为和而不同主张的底色是与人为善。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所述的“共行天下大道”,首词和核心要义都反映着共享、共存、共担责任的理念。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抱定这样的自持之道,是需要有精神定力的,这个定力来自于包容的文化传统,更来自于对正从事的伟大事业的强烈信心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