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书香,诗和远方

作者:马慧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马慧娟

  回想这几年在农家书屋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后的一些经历,几多感慨,乡村振兴这项国家战略,给了许多人以机会,让文化在乡村扎根,在乡村传播。而在“泥土书香”读书社,最让我感动的是老金的故事。

  “我昨天晚上地里水淌了,今天看看你送给我的书,看了让我哭了一场……”短短几十个字,老金的生活常态就浮现在我眼前。

  昨夜的老金,一个人像一只好动的猴子般穿梭在野外的玉米地里,看着水依次灌溉进玉米地里。20亩土地,得整整一个通宵。远处,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近处,老金的夜晚,忙碌而又孤独。

  我特意给老金留了一本我的新书。我在书的扉页郑重地写上老金的大名存念,然后又写了8个字――泥土书香,诗和远方……

  老金在我眼里,是风一样的女子。认识老金时,“再苦再难也要坚强”是她的口头禅。她唱着歌,干着活。从她脸上,你看不出和生活困顿有关的任何信息。有老金的地方,就有歌声和笑声。

  我时常远远地看着老金,听她对生活的嬉笑怒骂,听她酷似原唱的美妙声乐,看她干活时的洒脱利落。在我驻足欣赏老金的生活态度的时候,村里关于老金的闲话一直存在。老金充耳不闻,该唱歌就唱,该跳舞就跳,该干活还去干活。

  老金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闲话,但老金的老公还是听进去一些。这个常年混迹于小型赌场的男人,过日子的本事没有,打老金的力气还是有的。于是在每一次闲话之后,老金家里总要鸡飞狗跳一场。前脚闹完,后脚老金又乐呵呵地出门干活去了。说起刚才的争端,在老金的描述下,笑点十足,完全没有打斗的意味。

  老金所有的信念就是让孩子好好读书,不要和她一样。老金没有闲过一天,在种完地的每一个空闲日子里,不放过任何能打零工的机会。生活不尽如人意,老金拼死拼活,孩子的成绩却一般。邻居劝老金,不爱念书的娃娃,书念个差不多就算了,回来早点挣钱去,也好养家糊口。老金不,就算学习不好,也得让娃在学校。

  儿子最终上了个三本,老金还是乐呵呵的。女儿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大家又劝老金,女娃娃,迟早是别人家的人,供她念书干啥?老金只是笑。等大家知道,老金的女儿在一所技校去学了护理。老金依然忙碌在土地和打工上,乡村依然盛行着老金的闲话。

  罗山脚下刮的风不仅增加了老金的年龄,还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老金在村里组织的编织培训班上学会了编拖鞋、串珠。老金贷了款,养起了牛,种起了枸杞。只要有点时间,她就捣鼓她的拖鞋和串珠,挣点小钱补贴家用。这两年,老金的男人不再出去打工,不再耍钱,一心一意跟着老金喂牛、种地。

  老金越来越“稳重”,不唱歌了,不跳舞了,不再张扬了。老金逐渐和村里其他女人一样,也没人再说老金的闲话了。

  年初,“红寺堡镇首届农民阅读节”在玉池村的“泥土书香”读书社启动。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金。我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朗诵比赛马上就要举行,她一定要参加。电话里老金大笑,说自己快50的人了,连个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还朗诵?我说不是这样子的,这就是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在台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并不是要有多专业的技能才可以。你那么优秀,肯定可以的。

  老金动心了,说那你赶紧给我选一个能朗诵的。我不管,你让我参加你就要给我选朗诵的篇目。

  “红寺堡镇首届农民阅读节”的朗诵比赛上,以老金为代表的29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上演了一台并不专业的朗诵比赛。老金朗诵的是《致橡树》。尽管她早早地进行了背诵,准备得相当充分,但上了台,她仍然紧张了,结巴了。老金最后得了个三等奖。

  拿到荣誉证书后的老金很兴奋,她说没想到自己还能得个三等奖,没想到她还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表演。

  在随后举行的“红寺堡镇首届农民阅读节”的“知识竞赛”“汉字大赛”上,都有老金的身影。她一次比一次表现好。老金说,你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嘛,多上几次台,我就不害怕了。甚至在后来还在我的介绍下参演了一部微电影,也拿了奖项,对于和文化沾边的这些事情,老金的热情不比过日子少。

  我时常想,老金如果多念些书,遇上适合她的平台,她的人生又将呈现一种怎样的状态?但有追求的人,无论身处哪种环境,都不会放弃自己,我觉得生命如一粒种子,合适的水分和土壤会让它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比如老金,就如同她朗诵的橡树一样,坚强、坚定、坚持着。

  而在红寺堡,像老金这样,渴望改变、能够改变的妇女姐妹还有很多,把她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她们总是感叹,幸好有农家书屋这样的地方,幸好现在的社会让她们走出了家门,能够学习、打工,还能展现自己的才艺,她们的需求,也在农家书屋里得到了满足。她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自己参与学习,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正成为乡村一种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