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出版社

回眸奋斗十载 书写崭新答卷

作者:施高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施高翔


  《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

  厦门大学出版社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风雨兼程十载,励精图治十载,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一直以来,厦门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高校出版的正确方向,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新观念、新目标。回首望昔年,于今成十秋。厦门大学出版社十年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取得喜人的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

  勇担出版使命任务

  厦大社深刻认识到出版社作为党和国家理论宣传重要阵地的作用和意义,为落实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要求,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固定党日+活动”;通过编辑部例会专题讲座、基层党建能力提升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加强全社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团结作战能力,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十年来,厦大社积极倡导时代主旋律,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主题出版的重要性,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会议、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主题,出版了众多服务当前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推动科技进步的图书。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019年,厦大社策划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进展、新路径,该书入选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名单。

  选题策划围绕国家重大目标、重大战略、重大活动展开。厦大社依托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系统深入挖掘整理相关文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构想,推出的“‘一带一路’与中国开放经济新体制丛书”“‘一带一路’贸易投资风险防控法律实务系列丛书”,分别入选2017年、2018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名单。

  聚焦主题主线,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厦大社策划了“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书系”,2018年,《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等项目被列入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名单。“‘四个全面’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农村调查系列”丛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被列入2018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名单。

  关注重要时间节点,纪念重大历史事件。2015年出版的《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侵华战争珍稀档案汇编与翻译》,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点选题目录”,2016年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改革开放40年,一系列重点出版物,如“改革开放40年法律制度变迁丛书”、《勇立潮头:福建改革开放40年》、《邮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等陆续面世。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厦大社精心策划了《邮票上的民政事业――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邮票上的中国妇女: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砥砺奋进的七十年》等献礼书。

  此外,厦大社策划的主题出版选题还包含福建省红色资源继承和革命传统发扬、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百年厦大精神传承等方面。“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福建卷”这一丛书的出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具有积极意义,《为吾国放一异彩――厦门大学与伟大祖国》记录了一代代厦大人在祖国各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共“为祖国放一异彩”。

  主题出版是旗帜、是方向。十年来,厦大社坚持党的领导,以时代精神和崭新视角,记录着祖国的发展历程和人民的生活足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守正创新谋发展

  精益求精创一流

  新时代、新征程,十年来,厦大社不断提升图书品质,在保持自身特色、打造图书品牌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发展潮流,开拓进取,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一)坚持学术为本,实施精品战略

  “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是厦大社经过多年发展凝练的出版理念。十年间,厦大社出版了众多台湾问题研究、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经管、法学、广告学、古籍整理、地方文化等方面颇有辨识度的学术精品,在学术创新、历史贡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闽南传统建筑》《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南方滨海沙生植物资源及沙地植被修复》、“家事法评注丛书”、《电化学测量原理和方法》等多部优秀学术著作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史料整理方面,《台海文献汇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海上丝绸之路精要外文文献汇刊》系列丛书入选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名单。

  (二)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品牌战略

  厦大社依托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品牌战略,走“专精特新”路线,把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摸索,厦大社在教材出版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打造出经管、法律、理工、广告等多学科,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乃至社会培训等不同层次的教材系列:《物理化学》《民事程序法》《国际会计》等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军事、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教材以及经管、法律、理工、广告专业课教材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连年重版重印,充分发挥了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提升图书质量,培养编校人才

  多年来,厦大社始终坚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多出好书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到编校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培养出一支业务扎实、能力突出、国内一流的编校团队。据统计,在前7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辑大赛中,厦大社获奖11人次,位列全国第三。年轻编辑成长迅速,屡获佳绩,在全国出版界引起关注,成为厦大社核心竞争力之一。

  (四)推进数字化转型,紧跟时代新方向

  当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厦大社抓住机遇,在数字出版方面硕果累累。2015年,“海疆学术剪报资料数字化知识服务”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获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资助550万元;2016年,“基于媒体融合的数字出版云端协同平台及产业应用”项目获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200万元;2018年,“海疆学术资料馆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顺利通过专家审定。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使厦大社对数字出版的产业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在融合出版的前进道路上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对知识服务类产品的研发有了新的思路。

  (五)高水平走出去,增强海外影响力

  厦大社依托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结合自身地处闽南侨乡、台湾海峡西岸的地域特色,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与菲律宾学者合作、厦大社出版的《菲律宾华人通史》,被誉为21世纪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和中菲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受到世界华人瞩目;厦大社连续十年荣获“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称号;《房地产大转型的“互联网+”路径》《前生源化学条件下磷对生命物质的催化与调控》获评全国输出版优秀图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厦大社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也为提升厦大学术研究以及闽版书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厦门大学出版社将履行编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在新形势下发挥好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聚力量创辉煌,踔厉奋发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