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求实求效谋发展 奋勇争先谱新篇

作者:谭福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 谭福森

  近年来,河南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中推进,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牢牢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思想旗帜更加高扬,主流思想舆论更加壮大,行业发展更加蓬勃向上,文化自信更加彰显,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出版战线不断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当前,河南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包括书香河南在内的“十个河南”的重大部署,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快建设书香河南,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习氛围、创新氛围,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河南出版迎来了历史性重要发展机遇,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黄金发展机遇,厚植中原大地的富饶土壤,汲取建设现代化河南的生动实践。

  牢记“多出好书”这一根本

  河南出版始终以“为人民做好出版”的自觉行动,扎根中原,呼应时代,关注社会,贴近读者。一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筑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组织策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贡献了什么》等一批有说服力、穿透力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成果的出版物;围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策划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史》等500多种图书成功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5种期刊的5个选题入选中宣部“青少年期刊讲党史”主题宣传重点选题,3种选题入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10种出版物和单位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实现历史性跨越。二是充分利用转化古籍遗存大省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聚焦专业整理传世文献,策划出版《畴人传合编校注》等一系列专业古籍整理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多个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聚力深度整理基础古籍,陆续出版《国学经典》三辑共100种,推出了以古代闲适生活笔记为主的“闲雅小品”,其中第四辑、第五辑、第六辑连续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三是着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梳理中原文化源流。持续强化“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丛书出版工作,加快建设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加强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研究阐释工作,“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扎实推进,专题史料图书《黄河记忆》出版面世,持续打造《黄河文库》等,推动一系列黄河文化出版项目不断“立”起来、“活”起来。四是合力搭建交流互鉴知识桥梁,中国形象河南故事鲜明彰显。针对海外受众特点,精心设置选题,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富有中原文化底蕴、体现时代风貌、生动展示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与处置指南》(英文版)出版并向全球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发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致函感谢;13种图书入选丝路书香工程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两大资助项目;“中华源・河南故事”获中宣部年度优秀外宣书籍一等奖等。

  践行“阅读推广”这一本分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就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一是政策设计规划“实”。出台并实施《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书香河南”列入“十个河南”建设的重要部分,作出了“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书香河南”的重要决策,成立了书香河南建设工作专班,印发了《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指标体系。二是阅读设施覆盖“广”。创立与拓展“尚书房”“时间的颜色”新型阅读空间,郑州购书中心入选首届“中国最美书店”;不断优化社区、校园特色书店,升级乡镇出版物发行网点和电商服务站,构建起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全民阅读设施体系。三是数字阅读趋势“新”。个性化数字阅读平台书香河南免费向公众开放10万种数字图书、3万集有声图书、200余种数字期刊等数字内容资源。组织新媒体平台开设读书栏目、推荐优质阅读书目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四是阅读活动推广“深”。深入开展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大会、“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并宣布大会开幕,省长王凯出席。大会设有1个主会场和19个分会场,活动持续一个月,深入河南基层,依托全省166个公共图书馆、47102个农家书屋、2780个新华书店、1011个城市书房举办经典诵读、河南书展等活动,本届大会阅读活动之多、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创下河南省历年阅读活动之最。

  把准“融合发展”这一方向

  河南出版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准确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外延,持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一是坚持完善融合出版“4+5+2”模式。即4个项目:河南省“中国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手工非遗传承出版融合平台”“大象考试与教学测评服务系统”“中教通智慧课堂”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项目。其中,“中国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入选“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5个创新案例:“大象课堂融媒教育云平台”、“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小出版家”最美出版研学、玩美手工、数字教材应用云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2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郑州)重点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数字出版重点实验室。二是积极探索专业出版、教育出版融合转型多元路径。着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籍数字化开发利用;支持鼓励中教云数字图书馆、教育报刊模块化出版融合平台、中小学数字教材与智能备授课项目等教育融合出版精品项目。深入推动河南科技期刊传媒集团“河南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等服务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融合项目有效落地。三是建强出版全媒体传播能力。着眼满足消费升级新要求,顺应数字时代文化生活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新趋势,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打造数字出版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鼓励跨界融合,推动数字出版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加相融,构建附加值高、功能多样的新型“出版+”业态。

  创新“行业管理”这一关键

  河南省出版战线牢牢把握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的首要任务,谋创新、出实招、打硬仗,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提供了河南智慧、贡献了中原力量。一是全方位提升“扫黄打非”工作质量和效能,扎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探索总结出“一二三”工作模式(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为主线、用好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和融媒体中心两个平台、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二是版权保护有力有效。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保护和惩戒相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惩治力度,有效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南省有28家单位、67名个人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有功单位、有功个人。三是印刷发行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印刷发行领域专项治理,对实体书店、网上书店进行线上线下全面核查。适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需要,在全国印刷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3人(全国一等奖共30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5人,取得了过去没有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四是高质高效完成中国国家版本馆内容征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河南把国家版本馆内容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成立国家版本馆内容建设河南指导委员会,制定河南工作方案,把征集展品上交完成情况纳入省委巡视意识形态专项督查重要内容。河南省在国家版本馆内容征集工作中,有力有序有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展现了河南宣传思想战线的政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