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出版广电业:

“大文化”破圈 让中原更出彩

作者: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本报记者 吴明娟

  十年光阴荏苒,十年春华秋实。过去十年是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史上成就斐然的十年。

  全民阅读,厚植文化底蕴,2015年到2021年,全省全民阅读综合阅读率由79.8%提高到84.1%,居全国前列;出版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十年间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均超过400%。连续8年蝉联“中国服务业500强”,连续7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河南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从十年前的97.70%、97.77%提高到99.66%、99.64%,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收入达到79.61亿元,十年间增长57.80%……这是河南新闻出版广电业十年发展的成绩单。

  全民阅读 书香河南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实体书店是最好的阅读推广堡垒。

  松社书店创始人刘磊告诉记者,该书店创立近十年,先后举办讲座、文化活动1000余场,吸引20万人次现场参与,通过视频转播观看人数累计5000万人次以上。先后邀请12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42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5位中国作协副主席,17位省级文联主席、作协主席,18位国际文学艺术家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主题涵盖城市人文、社科、历史、艺术、音乐等。

  作为河南全民阅读的知名品牌,“最美读书声”是河南新华书店面向青少年阅读倾力打造的全民阅读子品牌。专门策划的“最美四月天”“橙黄橘绿时”两个专题阅读季,组织开展了“豫见精彩”“豫荐好书”“全民阅读大讲堂”等一系列全省人民熟知和喜爱的阅读活动。通过名家进校园、流动图书供应、主题图书展销、名家读书分享、亲子故事会、阅读诵读沙龙等系列常规主题阅读活动,河南新华书店在全省持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阅读氛围,每年吸引上千万读者参与其中。

  此外,河南还不断加大优质内容的网上供给力度,依托国家公益性数字化阅读推动平台,搭建省级全国第一家个性化数字阅读平台“书香河南”,10万本优质图书、3万本有声读物,免费向全省公众开放。建成的万余个数字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更快捷、更方便、全方位、全时限的数字阅读服务。

  2019年3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把“河南全民阅读指数”纳入各级单位考核指标体系,标志着河南在全国率先走上了法治化轨道。2021年12月,河南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十个河南”,其中一项就是全面实施“书香河南”建设。2022年7月8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并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省印发实施。“到2025年,我们要基本形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全民阅读成为文化强省的重要内涵和显著标志,有关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谭福森说。

  谭福森表示,下一步,书香河南建设工作要加大阅读内容引领,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完善工作机制,适时成立书香河南全民阅读促进会、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基金会,健全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工作不断深入,在全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谱写“奋勇争先 更加出彩”的出版篇章。

  出版品质 越来越高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聚焦特色产品线,深耕专业出版。十年来,豫版出版物的品质越来越高。

  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日记》,是以日记形式全方面记录新中国史的大型丛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7000多万元专项资助;大象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宋代笔记文献总集《全宋笔记》(102册),是中原出版人在新时代打造的传世精品;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河南省共获10个奖项,比第三、第四届分别多出7项和5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近年来河南出版水平的提升,也彰显了河南出版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据中原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王庆介绍,河南出版围绕主业积极进行融合探索,开发市场需要、受众喜爱的课程、数据库、研学文创产品、情景剧等,拓宽出版边界,增加收入来源。如,河南人民出版社开发的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VR体验馆,运用VR技术对红色资源场景进行复原和虚拟展览,以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再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是红色教育资源开发运用的融合出版创新案例;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开发的朗读亭,拥有专业化的录音设备,隔音一体式的朗读空间具备了朗读、畅听、背诵、演唱、普通话矫正、书籍借阅等功能,为学校、政企、军队、社会等提供整体的阅读解决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河南出版第一时间组织出版《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知识读本》《新型冠状病毒肺部影像学诊断》(英文)等24种疫情相关主题图书,成功输出到四大洲,向全球分享了抗疫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抗疫贡献河南智慧。为保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名校同步课堂等数字出版平台迅速推出优质免费的数字教学资源,倾力保证了全省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

  2021年7月,面对防汛救灾的严峻形势,河南出版全力迎战迎考,汇聚硬核力量,紧急出版《洪涝灾害居民安全与健康防护手册》,同步发行电子书和对应科普视频,发行当天发往各省辖市疾控部门15166册,3天内电子书阅读量1.2万多次,帮助群众方便获取知识,积极科学应对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文化节目 繁荣“出圈”

  脸上的妆容宛如复制粘贴古画,衣袂飘飘,胖胖的身体随着音乐节奏灵活扭动……2021年,一群“唐朝胖妞儿”从博物馆里“复活”,凭借一支舞蹈火遍网络,这支舞蹈就是2021河南春晚突然“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

  “唐朝胖妞儿”火爆全网,好评如潮,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意料之外总结了5个字――“方向找对了”。“我们立足互联网思维,运用融媒体手段呈现,事实证明,路子是对的。”陈雷说,万物皆可融,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出迎合时代的作品,是一定能够被时代接受的。

  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宏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河南广电扎根中原文化沃土,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重要文化IP,在文化遗产、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典籍著作、传统节日、人文风俗等方面深耕细作,先后推出了《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一大批优秀文化节目。

  2022年,河南广电又创新推出“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中国发明”系列节目、“二十四节气”系列节目等多档文化节目,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河南作为全国沿黄九省(区)之一,肩负着“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重任。河南广电坚持规划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不断繁荣黄河文化主题创作和精品生产。如,演绎“黄河中游生命传奇”的全景声纪录片《鹭世界》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呈现千古淇河展新颜的纪录片《淇河湿地》入选总局生物多样性主题视听节目海外展播活动,有力讲好了新时代“黄河故事”、河南故事。

  据李宏伟介绍,河南广电近年坚持“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狠抓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打造了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具有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精品力作。如,展现河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电视剧《花开山乡》,讲述红旗渠修建故事、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电视剧《红旗渠》,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接连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且均创下央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被《光明日报》誉为“河南广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