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同题问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请用一个故事或场景概述10年来令您印象深刻的行业变化。
侯维佳:利用“互联网+”和ERP等管理系统打造的智慧印厂,公司实现了生产管理数据的智能化统计分析,各部门间能够实时共享数据。
肖刚:将产业工人从简单、重复、繁重的印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印刷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李岩:进行较大规模的环保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绿色印刷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王忠春:《古诗四帖》仿古手卷、《淳化阁帖》、《百年辉煌路 起航新征程》等精品文创产品,体现“文化+创意+科技”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历经10年发展,企业在深化改革、引领发展方面有何创新举措?
侯维佳:通过近几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生产过程实现了印刷自动供墨、橡皮布自动清洗、润版液自动配比、装订自动给料技术等先进生产工艺,完成胶订联动线智能升级。
肖刚:印刷板块进行改革重组,采用“总―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将所属全资印刷子公司整合为一家全资子公司,成立印刷总公司。这一改革模式在全国各印刷集团没有先例。
李岩:坚持以“四化”发展要求为导向,投入近8000万元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环保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印前印刷装订等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带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王忠春:依托凤凰出版产业资源,我们于2012年率先集成亚洲第一条按需印刷全连线,成为中国喷墨数码印刷的样板,改变了传统印刷“起印量”的概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步入“十四五”,围绕高质量发展有何具体规划和布局?
侯维佳: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与职业院校、印刷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不断充实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
肖刚:着重提升印刷智能化水平,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力度,将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融入印刷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
李岩:在拓宽业务链和改善业务结构、推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断提升“人民印刷”的行业影响力,做强、做优、做大。
王忠春:以守初心、担使命为指引,全力确保各项重大主题出版物的生产印制,为国家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以做精品、育人才为抓手,继续打造精品图书,培育一流技术能手,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结合企业创新实践,谈谈目前面临的痛点难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侯维佳:印刷市场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印刷企业要做好经营布局,加强与客户沟通,做好延伸服务,做到稳人心、赢客心、优供应。
肖刚:印刷市场竞争激烈,业务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形成技术壁垒,印刷企业要坚持信息化引领和智能化转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李岩:企业要营造绿色智能、人才强企的发展环境;坚持书刊为基、多元经营的发展路径;实施创新驱动、优化管理的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的发展目标。
王忠春: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多元竞争的行业趋势等问题,都掣肘印刷行业的经济复苏。未来印刷企业要认清大环境,采取积极应对态度,继续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