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

丰富“护苗”内涵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作者:黄琳 朱瑛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08



  □黄琳 朱瑛辉

  图为浙江省嘉兴市“护苗2022”专项行动暨“绿书签”游园会举办。

  嘉兴市委宣传部 供图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我们坚持把红船精神贯穿‘护苗’工作始终,将‘革命红’和‘护苗绿’相结合,使‘护苗’内涵更加丰富,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嘉兴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市坚持聚焦育新人使命任务,依托“护苗联盟”,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工作机制、组建“护苗”队伍等工作举措,开展“护苗”活动、培育“护苗”品牌、推动“护苗”宣传、守好“护苗”阵地,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健全机制 坚定共识

  “‘护苗’不在一朝一夕,要形成广泛共识,筑牢防范体系。”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市健全校园“护苗”机制,把校园“护苗”工作站作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的一部分管理,发挥其宣教作用。推动活动融合机制,推进“护苗2022”专项行动与全民阅读活动相呼应、相结合、相融入,构建“全社会、全领域、全天候”的工作闭环。

  今年以来,嘉兴市涉网管理部门开展了“之江净网”网络生态治理,聚焦青少年网络沉迷防治等攻坚行动以及清理色情低俗信息等重点内容,累计开展青少年网络防沉迷主题系列活动80余场,发布系列主题文章80余篇,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00余份、覆盖8000余人。公安机关打造了“智安校园”“校警大队”等校园安防品牌,团市委联合卫健部门共同发布“心心向阳”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加强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心理认知水平。

  创新形式 打造品牌

  嘉兴市通过持续开展“绿书签”活动、融合推进“春泥计划”、创新开展示范样板路线等活动,培育了一批特色“护苗”品牌。除“秀娃”“小平虎”等IP形象不断深化外,县(市、区)结合各自特色文化,打造“红色课堂”,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关爱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等多方面联盟工作,不断扩大“护苗联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秀洲区坚持文化引领,依托油车港镇独特的农民画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具有秀洲特色的“扫黄打非”建设之路。如开展“扫黄打非”主题农民画创作,将农民画和“扫黄打非”各类知识相融合,生动活泼地展现“护苗”阅读、文艺演出等场景,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

  海宁市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全方位护助机制,全力打造“扫黄打非・护苗”品牌系列行动,营造绿色文化环境,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精神防护林”。桐乡市不断强化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拓展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与各类阅读阵地融合,丰富宣教形式,延伸基层触角,为持续净化文化环境,不断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阵地提供强大助力。

  整合资源 提升影响

  通过阵地融合、优化队伍、创新活动,嘉兴市进一步整合“护苗”资源,有效提升“护苗”工作的影响力。如依托微嘉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嘉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载体,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暑期“春泥计划”、阅读推广等活动,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引导青少年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依托嘉善、青浦、吴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工作基础,构建长三角“护苗”工作联盟。依托联盟优势,成立“护苗”先锋队、“护苗”守护队、“护苗”讲师队和“护苗”志愿队四支队伍。市、县两级整合了基层网格员、网络生态“望员”、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依托基层文化阵地与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基层治理等线上平台,开展宣讲、培训等“护苗”活动,及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优化网上网下“护苗”环境,提升全社会“护苗”意识。

  平湖区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培育梯队,率先实现基层站点建设全覆盖。目前,平湖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扫黄打非”示范标兵点1个,省级示范标兵点1个,省级进基层示范点6个。成立全省首个长三角县级宣传部门交流协作平台,打造跨省跨区域的“扫黄打非”群防“监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