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销售盗版图书 “上线无门”

作者:贺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08

  □贺成

  前不久,山东吴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图书专营店购买了两套儿童分级读物《小羊上山》,每套价格为327元。当时商家宣称该书绝对正品,品质有保障,可放心购买。但当吴女士收到这两套书后却发现是盗版书,其后的维权之路一波三折。(8月27日《法治日报》)

  盗版书不仅影响正版图书的销售,侵害图书权利人的利益,还构成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以往,销售盗版书都是在线下,无论是图书权利人上当后举证,还是相关部门查处,都比较方便。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销售盗版书转移到线上,盗版行为更加隐蔽,不仅发现和制止都很难,还因为盗版图书制作门槛越来越低,维权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无论是图书权利人,还是出版社,或者是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对销售盗版书都应该持“零容忍”态度。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盗版图书的打击力度,但还是有不少图书权利人为贪图便宜,在不经意间为非法经营提供了土壤。读书人应该有一定的风骨,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抵制违法乱纪的行为自觉,不仅不购买盗版图书,发现问题还要及时举报,使之成为过街老鼠。

  对于出版社而言,尽管当下维权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成本还显得过高,但绝不能因此听之任之,而是要着眼长远,从维护自身权益和经营出发,一方面完善自身的版权保护,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加强与图书权利人、执法监管部门的互动,对销售盗版书行为形成有效围剿。

  监管滞后,通常是新型违法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销售盗版图书行为在线上猖獗,也不例外。对此,作为监管部门,一定要把监管转移到线上。目前,我国已经成立多家互联网法院,建立了多个快速维权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亟待在全国推广,鼓励更多权利人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多鼓励维权,提高赔偿额度,降低维权门槛,降低权利人的举证要求,简化维权程序,依法出台措施倒逼网络电商平台积极主动地采取制止盗版侵权措施,才能让销售盗版图书“上线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