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养 你我同行

作者:江作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25

  盲目性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的目标而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蛮干;另一种则叫做非功利的盲目性,作家余秋雨直接称之为“痴迷”,例如酷爱藏书不惜身家者称之为“书痴”。

  在互联网时代,盲目性表现得非常杂乱,一般并无什么目的而在网上游荡形成偏好,但情况再急、激也懒得发议论;有些因不同爱好形成的“忠粉”圈子,也就是痴迷者的自娱自乐,这些算是一种无害的、中性的信息循环现象。

  对于无处不在的围观者而言,多数人对信息的态度并不保持非常强烈的功利追求目标,但是存在着一种一旦有事迅速极化的现象。可是,似乎主观上没有功利性的信息极化在客观上却会形成明显的取向,而且其能量之大经常让人瞠目结舌。所以对于无序信息流的研究和应对,也是当下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几十年前,当报纸和电视还占据信息传播主导渠道的时候,理论界注意到有一种“沙发土豆”现象的存在。有些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倚在沙发上面对电视机,但他们也没有在特意地看什么节目,只是下意识地要在电视机前消磨掉时光,甚至体型也慢慢变得像土豆。以至于这种现象存在本身也变得可担忧,因为仅从健康而言,“土豆”们的心血管普遍变坏。

  非功利盲目性的形成,主观上看并无伦理失当,而客观上可观察到是这些人媒介修养的缺失造成的。在媒介时代,如何合理地分配一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不至于受无意识支配,让媒介霸占自己宝贵的注意力,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随着媒介技术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之后,心理学家们则越来越担忧人成为网络附属物。

  “打发无聊”这一选项,在各类互联网调查中,都占有很高的比重。所谓无聊,就是无目的、无意识的精神表现。正是瞄准了这一点,许多心术不正的势力就专找他们下手。你是无聊他是有意,一来二去,就从无聊发展到有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形成盲目、莽撞的行为群体。

  培养有定见、有定力的网民,这是与硬件建设同位的大事。换句话来说,一个社会的网络是否发达与成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硬件基础,还需要有心理素质成熟、媒介素养到位的强大网民社会做支撑。网民不仅会运用,同时会节制;不但能设立议题,也能够适时消弭矛盾。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别老是“卷”,“卷”过头就是痴迷和盲目。要能伸卷自如、张弛有道,需要大家提升素养,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