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部落村:

撑起乡村幸福生活“安全伞”

作者: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8

  □本报记者 吴明娟

 

韩庄镇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在部落村“护苗林”里为小树浇水。

张文科 摄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一侧的党建主题公园内,有一片小树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每一棵树苗都挂有“护苗”责任牌。今夏连日高温,小树苗在烈日下晒弯了“腰”。韩庄镇第二中学学生索迎元放学后专程提着水桶来给树苗浇水,他说:“管护好树苗,就是管好我们自己。”

  “这里的树苗都有固定的班级负责,同学们走在党建主题公园内,感受建党百年历史足迹的同时,还能学习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倡导全民阅读、保护未成年人等知识,使‘爱国、爱党、文化、文明’等理念入脑入心。”该校校长杨现林说。

  作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部落村把“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维护正道正义,扫除文化垃圾,弘扬新风正气,助推乡村文明。

  深度融入 让新风正气根植百姓心中

  “风吹鲜花别样红,部落大地扬新风。‘扫黄打非’要攻坚,文明晴朗乐无边……”一大早,在部落村“一河两岸”观光带上的凌霄花长廊里,一曲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版“扫黄打非”快板《新风正气润部落》,得到围观村民们热烈的掌声。

  正值高温天气,部落村村民的文娱活动集中在了清晨。迎着朝阳,在风景如画的汤河畔,村民施付希、樊保玉创作的快板节目已经成为当地演出的保留节目。

  “大家平时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说。‘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大家真正从中体会到了好处,我们的节目才会受欢迎。”施付希自豪地说。借助这些生动的形式,新风正气融入了每个部落村村民心中。

  “村干部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及时化解矛盾,通过日常工作潜移默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新风,平安、和谐已经是部落村的常态。”村民黄献花这样为自己的家乡点赞。

  在部落村,“扫黄打非”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场所紧邻,实现了“一站式”便民服务,2021年该村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选树典型便是村庄工作的一大特色。

  部落村将不参与非法组织和邪教活动、不涉“黄”涉“非”、参加健康阅读等内容列为星级文明户、“四好”人物、感动韩庄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标准;把举报销售非法出版物行为或上缴非法出版物、举报非法有害网站等人员事迹“存”进“道德银行”,记录在案,并通过主干道上设置的“好人好事光荣榜”每周更新公布……

  “近年来,部落村常态化推进‘扫黄打非’各项工作,就是不断在深度融合中做文章。”部落村党支部书记邢锋说,“如今,部落村已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指导,家庭、学校、村居协同的‘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为全村百姓的幸福生活撑起了一张‘安全伞’。”

  积分量化 从小事做起调动全民参与

  “俺村的网格员作用可大了,他们一有空就宣传各种政策,大家的‘扫黄打非’意识不断增强,现在咱部落村不仅环境好,老百姓的生活也特别和谐。”村民邢宗魁介绍,该村网格员通过入户宣传、巡查等活动,让广大村民了解并参与到了“扫黄打非”活动中来。

  邢宗魁口中的网格员在部落村可谓“身兼数职”。该村以党支部为核心,实施网格员、监督员、志愿者3支队伍联控,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融合,与精神文明宣传工作相融合,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相融合,“扫黄打非”直达神经末梢,深入人心。

  雷锋志愿服务队、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乡贤工作室……这些全民参与其中的群众组织,最大限度地发动全村力量加强对农村低俗文化表演、新闻诈骗、有害谣言及信息、邪教宣传等非法行为的围剿打击。

  金叶便利百姓超市是部落村人气最高的超市,因为在这里村民能够凭借积分兑换各种日用品:每参加一次“扫黄打非”宣传积1分,在巡逻中排查出问题苗头积2分……“有了积分不仅能够换日用品,还能参与村里的年终评先争优,乡亲们参与的积极性可高了。”超市经营者杨帅妹一边理货,一边说。

  原来,部落村把“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党建网格+党员联户+量化积分管理”模式,涉及“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排查巡逻、防谣辟谣和抵御低俗文化侵蚀等工作都量化为具体的积分任务,鼓励全民参与。

  “一直以来,部落村致力于用‘扫黄打非’工作守护乡风文明,聚焦标准化、特色化和常态化建设,抓牢工作重点,用好用活阵地,取得了显著成效。”邢锋表示。

  立德树人 从根本上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部落村辖区有一所中学、一所幼儿园,每周五下午,该村都利用家长接学生的时间,由志愿者和宣讲教师带领师生和家长集中学习党史知识、宣讲反邪教等知识,引导大家在丰富党史知识、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韩庄镇第二中学教师王小波坦言:“通过管护‘护苗林’、学唱‘护苗歌’、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有害出版物的危害,大家自觉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绿色阅读学习氛围。”

  不仅是青少年,成年人同样通过学习“扫黄打非”知识重塑自我。多年来,部落村利用农民夜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在动力。部落村在农民夜校以“扫黄打非・五字工作法”发动群众“学”知识、“讲”案例、“提”建议、“解”纠纷、“做”典型,邀请县宗教、教育、公安、文化执法等“扫黄打非”成员单位有关人员等,以上党课、谈体会、传经验、提建议、剖析案例等多种形式提升村民的“扫黄打非”意识和能力。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人,俺村从老人到小孩,从壮劳力到家庭妇女,大家都学习,人人争先进。”乡贤许万田对如今的部落村十分满意。

  村文化广场和街心公园到处设置有“扫黄打非”主题宣传版面,村里的绿化带设有“扫黄打非”提示牌,用多种形式普及宣传“扫黄打非”打击盗版、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倡导全民阅读、文明上网等内容。近两年,部落村学生共创作“扫黄打非”系列主题作文、绘画作品300余幅,举办“扫黄打非”知识讲座60余场。

  仲夏时分,在汤河湿地的优美环境中,部落村正以“绿色”加“红色”、“自然”加“人文”的理念,强化红色基因传承,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自觉远离文化垃圾,新风正气在这里激荡,汤河明珠愈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