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
抓机遇争一流 创思路重特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6
□本报记者 李美霖
《食品品质与安全研究(英文)》封面。
《区块链研究(英文)》封面。
资料图片
在办刊规模上,新增11种,期刊总量增长至22种,整体规模实现了翻番;在期刊国家项目申报上,有8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7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整体入选数量位居前列;在期刊国际影响力上,新增3种期刊被SCIE收录、4种被EI收录、5种被Scopus收录。这是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以下简称期刊分社)的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该期刊分社通过启动高水平学术期刊建设项目、瞄准空白和交叉前沿领域的办刊策略、“一轴多点、集群发展”的办刊机制、加强办刊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期刊建设稳步发展。
近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刊协讲堂上,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期刊分社副社长,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曾建林分享了期刊分社办刊的经验与做法。
探索“一轴多点、集群发展”
针对以前高校期刊办刊主体分散等特点,期刊分社经过研究实践,在“十三五”期间逐步总结出了一套“一轴多点、集群发展”的办刊机制。
曾建林指出,一轴多点,就是以浙江大学出版社为轴心,利用期刊分社的办刊经验、队伍和设施等优势,将期刊分社打造成办刊平台,面向全校各学院学科提供办刊服务,同时通过联合推广、信息共享、内部研讨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期刊向集群化的转型发展。
比如,在开展与学科和国际出版集团的合作中,期刊分社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合作办刊机制,即由学科团队负责期刊学术内容,由国际合作商负责海外渠道发行推广,而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期刊所有方,主要协调各方工作并负责期刊的编辑部管理、国内出版发行、监督期刊编辑生产质量、与学科合作实施国际化的同行评议等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科通过发挥自身学术资源优势,专注于把握办刊学术方向、组织高质量稿件,以保证期刊的内容质量水平。期刊分社则发挥自身熟悉国内国际期刊出版行业和出版规范的优势,及时跟踪了解国际出版趋势,对外保证与国际出版商的顺利合作,对内保证遵守国家相关出版管理规定,承担相关编辑出版工作,从而保证了期刊的规范和编辑出版质量,最终保证了期刊的整体高质量出版。这一合作出版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高校出版社办刊的整体优势,保证了期刊出版的高质量与可持续。
创新传播机制
当前,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开放科学、开放获取等新理念不断出现,学术期刊出版即将迎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展望未来,高校科技期刊应勇立潮头,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新技术以及学术交流新形态带来的挑战。
曾建林表示,科技学术期刊出版正面临着开放科学、开放获取等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方向飞速传播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首发平台、学术交流的战略阵地和创新突破的前沿窗口,学术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理应更加体现创新驱动的发展规律和学术开放发展的主流趋势,加快创新传播机制,更快反映前沿创新内容,在服务国家大局、推动创新引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对此,曾建林建议,浙江大学等高校期刊出版,应增强对大局的理解,通过兴办科技学术期刊,深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紧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产业关键技术领域,推动期刊布局的目标方向与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的相适应,紧密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学术期刊对学术前沿的引领力,对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同时,进一步推动科技学术期刊建设融入以“学科―人才―科研”为内核的高校科研创新生态系统中去,在期刊内容上更加突出交叉融合,回应学科交叉会聚的需求,聚焦新学科融合领域与发展方向;加快提升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办刊水平,在学术期刊建设上更加突出开放联动,发挥高水平学术期刊在汇聚优质学科、学术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国际期刊行业的学术治理和管理。
同时,要进一步传承老一辈学人的办刊精神,弘扬办刊报国的使命与情怀,推动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世界一流期刊的建设目标。
瞄准空白和交叉前沿领域
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期刊分社(原期刊中心)在“十三五”期间,遵循办刊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所依托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学校学科建设,瞄准一流目标,探索特色发展,在高水平学术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例如,由期刊分社协同浙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创办的《食品品质与安全研究(英文)》一刊,旨在刊载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研究新进展、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期刊分社瞄准国际期刊领域的学科空白和交叉前沿领域创办专业学术期刊。例如,由期刊分社协同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创办的《区块链研究(英文)》一刊,旨在发布国际区块链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区块链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区块链学科的交叉融合,引领未来信用社会和价值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该刊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区块链专业学术期刊,也是国际上最早一批创办的该领域专业学术期刊,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和先机。
加强办刊人才队伍建设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科技期刊直接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曾建林坦言,“当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学术期刊要在国际竞争中实现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必须加强对办刊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视与投入。为此,期刊分社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引进和培养等措施,大力推进办刊人才队伍建设。”
在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编辑出版、同行评议、国际标准实施等方面,期刊分社初步形成了三支队伍:一支有一定国际化视野与实践经验的专业化办刊编辑队伍,一支覆盖国际多个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主编、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一支有丰富国际化办刊、咨询、培训经验的国际办刊咨询专家队伍。特别是在多个学科领域新增邀请4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相关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在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