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咖啡文化为实体书店转型赋能

作者:赵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1

  实体书店引进咖啡不应该是摆设和将就,而是应当像专业的咖啡店一样,做出品质,做出独特的味道,从而增加读者与书店的黏性。同时,书店加持咖啡文化,绝不能脱离了图书主业,把书店办成了咖啡馆。

  据媒体报道,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上演”一系列“节目”,其中,75家品牌书店成为咖啡与文化连接的亮丽风景线。在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的组织下,75家品牌书店共举办近140场活动,同步推出咖啡主题新书单、展陈、销售,挖掘咖啡文化内涵,为打造“咖啡城市名片”加入阅读的力量。

  笔者注意到,为了全力配合上海咖啡文化周,上海的实体书店真是拿出了独特的文化创意,让读者为之惊喜。如“旧时模样――上海咖啡广告图片展”在上海香港三联书店、艺术书坊、1925书局同时开展,让上海人拾回一点与咖啡有关的旧时记忆。同时,3家书店将举办6场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还将发布《上海市出版物发行行业咖啡服务标准》,这是中国出版物发行行业首个咖啡专业服务标准。可以说,如此多的咖啡文化色彩纷呈,将有力地促进咖啡文化与出版文化的深度融合。书店的咖啡文化不同于一般咖啡馆的咖啡文化,因为书店的咖啡被深深赋予了文字背景。

  去年由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海主要实体书店咖啡经营项目调研报告》显示,咖啡经营已经成为新开书店的标配。在上海市近两年新开书店中,有咖啡经营的书店占84%,“书店+咖啡”成为新开书店的常态,是引流的重要一环。如今,借助这次咖啡文化周,咖啡文化再次发力,将为上海实体书店进一步探索咖啡文化的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

  应当说,眼下实体书店正在应对手机阅读、网络书店、电子书等带来的巨大挑战。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推动下,实体书店迎来新一轮的转型与发展,逐渐形成“书店+咖啡+零售+讲座”等“书店+”新商业模式,这是值得欣喜的。但是,如果把咖啡仅仅当作一个经营道具,而不在书店的主业上做足文章,最终也会被读者所抛弃。书店引进咖啡后经营得当,让喜欢咖啡的人能够购买图书,让购买图书的人消费咖啡,能够产生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笔者近期通过走访发现,京城新开的实体书店大部分都配有咖啡销售,然而这个搭配在有的书店并没有收获正面效果。比如,有的书店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放置咖啡自助机让读者自取,这样快速冲制的咖啡并无多少咖啡的味道。还有的书店,咖啡经营由自己的店员负责,不够专业也不够热情,冲制出来的咖啡味同嚼蜡,令人难以下咽。很显然,这样的咖啡加持无异于作茧自缚。

  其实,实体书店引进咖啡不应该是摆设和将就,而是应当像专业的咖啡店一样,做出品质,做出独特的味道,从而增加读者与书店的黏性。有人说,能遇上一杯好咖啡是缘分,也是福气。而更多的时候,咖啡喝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心情,或是一种情怀。在书店与有品质的咖啡相遇,会增强阅读的渴望。

  同时,书店加持咖啡文化,绝不能脱离了图书主业,把书店办成了咖啡馆。当书店仅有咖啡香而缺少书香时,也会逐渐丧失读者、丢掉市场。书店的咖啡、展览、讲座等,都要紧紧围绕所经营的图书主题来展开。

  可以肯定的是,当书店有了值得称道的咖啡文化,有了值得读者光顾的精品书、专业书,顾客会越来越多。这样的书店一手托着商业,一手托着文化,正是读者所需要的文化加油站和休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