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植根百业千行谱写纪实美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27
□陈宏
这十年,是中国作为纪录片大国向纪录片强国加速迈进的十年。这十年,是中国纪录片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也是中国纪录片由着重关注重大节庆、重大成就、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转向更多地走进各行各业并且敢于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为各行业服务的十年。
纪录片作为电视文艺的重要门类,十年来在服务人民大众、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服务工农兵学商等各行各业繁荣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电视纪录片人在“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数质并举,众多根植于各行各业、反映行业劳动建设者的题材内容与摄制形式更加丰富,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大大增强,比如展现国家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奋进的中国》《下一站,火星》,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反映扶贫工作的《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落地生根》,展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纪录片《智造美好生活》,展现国家路桥事业发展的纪录片《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还有金融行业纪录片《基金》、医药医疗行业纪录片《本草中国》等;更有行业媒体人自己创作的纪录片作品,如《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纪录片《青藏铁路》、国家电网英大传媒创作的纪录片《点亮阿里》等,这些纪录片生动呈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宏图伟业。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很多行业及其品牌都有自己的纪录片或者传记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流淌着行业推广和品牌塑造的血液和基因。行业及其品牌的特性,一是有口碑,二是有历史,三是有文化,其往往承载、蕴含着丰富的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行业故事与纪实美学的嫁接,相对更容易产生碰触人心的内容,而用纪实艺术来呈现品牌内涵和行业精神,将具有更为动人的黏合力和持久的传播力。因此,行业及品牌不能止步于形象宣传片和简单的广告片,而是要对行业文化价值内涵进行纪实影像的深度挖掘阐发,并提炼成具有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故事。而纪录片可以发掘、承载和张扬行业的四个重要价值――
一是商业广告价值。纪录片对行业及其品牌进行艺术化美学呈现,使之产生不是广告而胜于广告的宣推效果。纪录片的真实性本质和艺术魅力,为行业及其产品宣传推广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传播效应。比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引发美食风潮,带动相关美食甚至炊具的热销。
二是规律认知价值。纪录片发掘和揭示行业发展规律、经验教训、未来道路。《公司的力量》《创新之路》等承担了为一个行业写史明志的任务,忆往昔、开未来,史诗般的影像语言震撼了社会受众,成为行业启示录。
三是人文精神价值。纪录片挖掘和彰显了行业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不仅使得一群常年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更挖掘出文物修复行业的匠心精神、“讲究”精神,找到了支撑一个行业的精神魂魄。
四是推动构建新的行业业态。纪录片的传播促进行业嫁接融合,比如《本草中国》为许多中医药企追捧,《跟着贝尔去冒险》《越野千里》服务了旅游行业,《航拍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为生态环境行业服务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行业里有烟火气,有泥土味,有生命力,有精气神。行业是纪录片的沃土,纪录片离开行业就会失重,唯有植根丰富的行业沃土才能花繁叶茂,茁壮成长。社会实践蕴藏着艺术的丰富营养,百业千行是纪实美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应在唱响行业伟大实践中展现纪录精神,让中国故事、中国形象鲜活起来、充实起来、斑斓起来。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视协行业电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