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18

  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

  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大正面引导力度,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对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把大流量和正能量结合起来,使之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网剧已被纳入白玉兰奖、飞天奖等国内电视剧领域重要奖项的评选,《破冰行动》获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长安十二时辰》获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等等。此外,应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比如,《山海情》等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不仅在各大卫视收获了高收视率,在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很可观。

  要把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让网络文艺作品有体量更有质量。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生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底线管理。比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立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制度,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更严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类似举措,有助于提高网络文艺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把符合网络文艺特性的美学规范纳入行业标准。网络文艺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但仍需要在创作生产中提升审美自觉,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引导,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定能催生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艺精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7月14日 《人民日报》 张鸿声)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要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为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加强对话合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国要扎牢安全网,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不搞双重标准,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要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缩小信息鸿沟,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完善治理,加强沟通交流,推动变革,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完善规则设置,使其更加公正合理;要加强文化交流共享,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近年来,从移动支付到电子商务,从在线办公到远程医疗,中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形成新动能、引领新潮流。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继续通过务实行动,搭桥铺路、凝心聚力,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7月13日 央视网 央视评论员)

 

  古装剧应在细节中传承历史文化

  对于小说细节价值的强调,同样适用于古装剧的制作。一部电视剧选择通过古装形式拍摄,必然是因为主人公和故事发生于某个特定历史时代,电视剧美术应努力打造与这个阶段相匹配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语言、钱币、礼仪等生活场景,从而在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息。只有将古装剧发生的历史时代背景安排得扎实,人物特质及时代氛围才能自然形成,观众通过一部古装剧才能更深刻地领悟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场景、生活细节,电视剧才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外壳。

  一度流行的古装神话剧、仙侠剧、玄幻剧等古装剧,淡化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语境,它们虽然不否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但却通过电视剧虚幻的场景、空洞的情节、抽空的社会语境,事实上淡化了文化历史,消解了民族传统与精神,在刻意渲染的神话、玄幻、仙侠的表象下,使大众只见到美轮美奂的画面和俊男靓女的情感故事,久而久之,受众会对真实历史、人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等基本问题形成隔膜,在钝化的情感世界中虚化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一些观众甚至会把流行剧与历史相混淆,形成颠覆混乱的历史印象,进而形成畸形的历史观、人生观。

  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场景,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和导向性。“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努力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具体的、真实可感的文艺作品中,让艺术集中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人们在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才会更加自觉、自然。从这个方面看,电视剧的服装、美术绝非小事。

  (7月13日 《光明日报》 龙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