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日报社杨长喜、周涛由记者化身“新闻主角”
媒体尖兵接力捐髓救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15
□本报记者 吴明娟
7月13日上午,信阳日报社记者周涛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希望。当日8时30分,随着鲜红的血液从周涛手臂血管流向分离机,采集正式开始。207分钟,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完成后,周涛略显疲惫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而此刻守在病床前的妻子和同事杨长喜,也轻轻舒了一口气。在现场等候的工作人员随即带上这袋“生命种子”赶赴北京,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
今年35岁的周涛是信阳市第四十三位、信阳日报社第二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对于周涛来说,这次捐献其实是他“第二次”全程经历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早在2020年,和周涛同在一个办公室且工位紧邻的杨长喜,也成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彼时,周涛作为报社特派记者全称陪护报道。深受触动的他,当年6月申请并如愿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5月,在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配型成功征询电话时,周涛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此后,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医学准备,7月8日终于成行前往郑州,开启大爱旅程。
以往都是周涛采访报道别人,这次,周涛自己成了“新闻的主角”。7月7日,信阳市 河区红十字会及信阳日报社为其举办了热烈的欢送仪式。仪式上,杨长喜和周涛完成了爱心交接,周涛表示,能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非常自豪和欣慰,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
现场,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给周涛递上了患者家长手写的感谢信。信上说:“孩子问为什么要住在医院,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们告诉他是因为有‘怪兽’住在他的身体里,现在医生已经请来了他最爱的‘奥特曼’来打‘怪兽’!”读着这些文字,周涛的眼眶湿润了,他说:“我想告诉小朋友,不要害怕,叔叔就是‘奥特曼’,一定帮你打败‘怪兽’!”
据了解,周涛在部队期间,就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到报社工作以来,他采写的多篇新闻作品曾先后获得赵超构新闻奖、河南省新闻奖等不同奖项30余项;生活中的他,也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曾在采访过程中主动救助交通事故中被困的伤员。对于他此次奔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信阳日报社记者马依钒评价说:“当爱心释放出强大的感染力,当善举实实在在地带动起身边人,这场生命接力已升华为更高尚的意义。”
信阳日报社总编辑曾鼎说:“周涛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真情和大爱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这不仅是周涛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信阳日报社的骄傲。”
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杨长喜(右)为周涛加油点赞。杨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