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票房后来居上超越《侏罗纪世界3》――
高票房开始与现实情感纽带挂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1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暑期档前哨战并没有前几年激烈。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自6月初以来,仅两部电影与10亿元票房俱乐部有缘,分别是上映16天累计票房11亿元的《人生大事》,以及上映31天累计票房9.66亿元的《侏罗纪世界3》。
一部是经历改档风波、聚焦代际情感关系的国产小成本影片,一部是对各种视效奇观手拿把攥、延续IP热度的好莱坞大片。《人生大事》却能后来居上赶超《侏罗纪世界3》,对此,网友各抒己见,有的对这样的情况喝彩,说国产电影终于扬眉吐气,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制霸中国票房的现象;也有网友表示,《侏罗纪世界3》过于依靠IP卖情怀,人物线索不清、类型混乱,走在了下坡路。
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出英雄?还得从市场环境来分析这一票房赶超现象。
好莱坞大片优势不再
去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寻找感官刺激,一直是以往影迷们不可或缺的娱乐体验。可是,纵观近些年讨论度较高的好莱坞电影,有渐渐在中国市场失宠之感。
自2021年起,漫威电影几乎在中国市场全军覆没,《黑寡妇》等作品备受争议,更大IP《蜘蛛侠:英雄无归》《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雷神4:爱与雷霆》则无缘内地影院。而且,受疫情影响,没了影院观影这一特定的空间范畴,漫威叙事的漏洞被无限放大。电影特效花里胡哨,次要人物毫无逻辑走过场,情节衔接不到位,“爆米花电影”的缺点暴露无遗。
非大片阵营的《新蝙蝠侠》和《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均属于IP衍生品,但DC粉与“哈迷”并没能燃起中国市场的硝烟与普通观众的观影热情,这主要源于两部电影的去大片化。
被称为“大片”的影片,往往观众通过银幕上角色间外化的、拳拳到肉的对抗以及视效,可以获取满满的感官刺激。然而,《新蝙蝠侠》本质上是一部侦探黑色电影,重在现实批判,而非大场面的营造;至于《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慢节奏叙事、复杂的人物关系造成高观影门槛,加之“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设计与走向,观众自然不会买账。
可即便是《侏罗纪世界3》这样主打恐龙大战、人类逃亡的视效大片,观众还是会昏昏欲睡。这主要源于老三部曲“侏罗纪公园”系列主人公回归,纯卖情怀,甚至还弱化了新三部曲主人公的存在感,这让观众觉得较无诚意。
当然,这并不代表国内观众已经不喜欢看奇观大片了。《流浪地球》点燃木星、《哪吒之魔童降世》冰砸陈塘关,以及“长津湖”系列中志愿军战士突出重围的大场面戏份,牢牢地把观众留在了座椅上。
那么,当下国内观众到底需要怎样的电影?
国产电影叙事愈发成熟
聊《人生大事》之前,我们得明白当下观众对电影的一大需求――他们需要一个与银幕互动的契机,那就是故事角色需要跨越银幕,由二维世界向三维世界挺进,并与之产生互动。这一银幕壁垒,由《送你一朵小红花》率先打破。
观众可以将“送你一朵小红花”这一行为看成是片中韦一航与马小远互送相互鼓励的小红花,可以看成是片中父母对身患重病的儿子送出的呵护之花,也是音乐人赵英俊送给自己的一朵弥留之花,更是主创送给银幕外经疫情洗礼仍向阳而生的我们的一朵抚慰之花。
这才是《送你一朵小红花》最催泪的地方:片尾字幕旁的镜头,对准了银幕外的你我,在疫情下苦中作乐的、在洪水中激流勇进的、在工作重压之下笑对人生的我们。那一刻,电影与人的距离拉近了。可见,观众不仅要感受一种情感刺激,更需要在银幕上看到自己,即电影中的故事得是发生在你我身边、与你我息息相关的事。
看惯了上层人物的钩心斗角,对青春校园的情爱纠葛感到疲乏后,如今的观众普遍想看一种充满着小人物打拼、市井思维的底层现实主义叙事。于是,《人生大事》中,白领老板与白日梦 丝摇身一变成了殡葬师莫三妹――一个在刑满释放后不得不回归人生正轨的街溜子。市井地道的方言、闹哄哄的街巷,寸头、花衬衫的莫三妹,以及一心只想找外婆的可怜娃武小文,使故事与每个人的周遭环境似乎息息相关。
不少人把《人生大事》跟日本经典电影《入殓师》作比,但只说对了一半。莫三妹的确从与小文的沟通中,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从而子承父业,把“上天堂”殡葬服务办了下去。
片中莫父说:“生死之外无大事。”然而,《人生大事》却将人与人之间的陪伴放在了比生死更为重要的位置。全片聚焦于小文找外婆、莫三妹与老父亲之间的代际关系上,但化解代际冲突的关键却是莫三妹、小文这对“父女”的陪伴:莫三妹修复手表里的语音信息,帮小文留住外婆的声音;小文处处为三哥出头,让莫三妹意识到被需要的情感分量,也让他逐渐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片尾莫三妹将父亲的骨灰当作烟花放到空中,才真正点明了小文画作里“种星星的人”的隐喻。
从银幕上见人情,而非世故,见深厚的内心温存,而非单薄的人际关系,这才是《人生大事》打动人心的关键。
经过疫情,观众需要电影突出其造梦机的效用,即用现实叙事的手段讲述一个抚慰人心的故事。不同于揭露现实黑暗面的电影类型,此类叙事让观众在影院体会到了家庭、陪伴的温暖。
如薛晓路执导的《穿越寒冬拥抱你》,以及近期上映的《你是我的春天》,都展现了一种艺术加工以后的疫情现实。《穿越寒冬拥抱你》中,电动车后座的人和遗照、鹦鹉洲长江大桥上的相遇、飘雪时街道上手捧花束的小姑娘……这一艺术化的处理如诗般隽永,亦能戳痛人心。《你是我的春天》亦给观众描绘了一段既现实又梦幻的疫情变奏曲。住在车里的医生夫妇竭尽全力守在抗疫一线,拯救着医生同事的暗喻,这是现实不能触碰之真;四川不靠谱老爹在妻子援鄂缺席家庭的情况下,通过陪伴修复了与儿子之间的关系,结尾儿子于梦中化身哪吒痛击病毒,体现了幻想亦可抵达之虚。
以往,高票房与大片挂钩;现如今,高票房与现实的情感纽带挂钩。国产电影愈发成熟的叙事与表达,让电影不再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想象空间,而是连接银幕内外两个世界的共情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