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古代科技发明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01
□付迪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所以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一样,也喜欢在夜晚抬头看星星。不过,古人观星可不只是看星星,而是因为他们十分重视天空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
因此,历朝历代专门设置天文观测机构,修建天文台,令专人全天候不停地观测天象,不敢有丝毫懈怠。不仅如此,古人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天象记录还被视为是全人类珍贵的科学遗产哦!
――《中华造物记・发现现象和原理・天象观测》
古代中国是一个科技强国,我国先民更是擅长发明创造。除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类人人皆知的古代发明外,古人还创造出了不计其数的发明,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原理,建造出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从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中精选出了秦陵兵马俑、印刷术、水稻栽培、历法等32种中国原创且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重要科技成就,绘制成了这套《中华造物记》(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华造物记》由蓝灯童画编绘而成,共4册,分别是以工程为主题的《建造奇妙的工程》、以技术为主题的《创造技术和器物》、以衣食为主题的《发明饮食和衣物》和以现象及原理为主题的《发现现象和原理》。
古代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和工事,奇妙且有趣,秦陵兵马俑便是其中之一。秦始皇陵其建造过程却远比我们看到的要难得多,而按照秦始皇的意愿所建造出的“大型军队”――兵马俑,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兵马俑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中华造物记》一书在还原当年兵马俑的制造场景的同时,更是尽力还原了兵马俑身上的各种色彩,绘制出了几千年前兵马俑的模样。
古人从无到有,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器物,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到的书本、杂志等各种各样的纸张,就与千年前的造纸术息息相关。想要造纸,得先从砍竹子开始,待竹子在水塘里泡上100多天后,古人才能将树皮、麻头、旧渔网等植物原料加入水塘。接下来还要经过煮 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等过程,纸张才能被真正地制造出来,这些步骤缺一不可。《中华造物记》用箭头指向等形式,将造纸术等各种制作流程清晰地呈现在纸张上,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味的食物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千余年前的古人亦是如此。古人会耐心地养蚕,待蚕吐丝结茧后,便用沸水煮茧,剥茧抽丝,再一步步地织造出纺织品中的贵族――丝绸。古人也会通过持续种植粟、水稻等植物,然后挑选其中长得好、果实结得多、味道好的植物的种子,反复进行栽培,最终驯化了这些植物,让这些植物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中华造物记》的作者团队将当时的风土人情亲手绘制在纸上,力求再现千年前的古人努力发明和创造的生动场景。
古人通过夜观星辰,日观天象,不断地探索着世界的奥秘。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并记录下了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等天文现象,如《汉书・五行志》中所记载的公元前43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也是现在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中华造物记》将这些古籍中常见而童书中较为少见的内容绘制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使翻阅图书也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中华造物记》是一套集历史、科技、地理、人文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绘本,包含32种我国古代重要科技成就、200余张纯手绘图片,涉及200余条知识点,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让古人的造物历程不再只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让古人的生活场景不再只有简单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