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个女孩朝前走》写出了一个家应有的样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教师 卢映霞
《一个女孩朝前走》
阮梅 著
2021年7月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个女孩朝前走》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少年时光,用纪实文学的创作手法记录了一个自强自立的壮族女孩在父母亲人、社会邻里扶持下,在时代阳光照耀下的真实成长经历。作家悉心体察一个在困境中成长的少女心灵与思想蜕变的过程,真实细腻地记录一个贫困家庭的真实样态,深刻映现出这个家庭为了改变命运付诸的全部艰辛努力,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黄文秀的成长历程,既体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对青少年的熏陶塑造作用,也深刻反映了时代对青年的造就和影响,以及多年来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人心。
我是从我的几个学生那里发现《一个女孩朝前走》这本书的。书拿到手之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作家阮梅以生动的故事、细腻的叙事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平凡女孩如何成长为“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而在我看来,这还是一个困境中的父亲托举着3个儿女长大成人的成功的家庭教育范例,它写出了一个家应有的样子。
书中父亲黄忠杰的教子金句令人赞叹。黄忠杰是一位有智慧的父亲,他从小就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习惯,这是我们当下很多家庭所缺少的。他也教导孩子有爱心、有孝心,懂得感恩。他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从书中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黄忠杰有很多教子金句: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矮马也长了四只脚,当然要干力气活;笋子出林高过母,秀儿大了要干活;一人一根柴,点起一堆火;家里每人都要做事,不能偷奸耍滑;刀钝砂石磨,人小要勤学;人小不教训,长大说不听;道理在,讲不坏;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不胜枚举。这些金句体现了广西的地域文化,又特别朗朗上口,在我们班组织的围绕这本书的亲子共读读书会上,班上的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能将这些富有生活智慧的句子背出来。
黄忠杰对子女成长环境的重视,有口皆碑。在书中《到山那边去》和《地坡村的新主人》两章中,阮梅讲述了遇到生活困境的黄忠杰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故事。为了孩子有好的读书环境,他找到绢纺学校所在的平坡村的党支部书记,提出承包学校附近的30亩荒山坡,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孩子们要在绢纺学校读书!于是就有了1989年秋天的某个清晨,黄忠杰一家老小七口人和一群牲畜,欢天喜地迁到田阳城郊去生活的场景。当我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被黄忠杰人穷志不穷,面对困难改天换地的勇气所折服。他以承包荒地的方式换来了孩子进到城里读书的机会,他的眼界,决定了黄文秀和哥哥姐姐们未来道路的格局。
农民父亲黄忠杰对孩子心灵成长的陪伴可圈可点。哪怕是在当下,许多农村父母一旦遇到经济困境,首先想到的便是离开孩子外出打工,让年迈的父母去照顾监管自己的孩子。我的学生中就有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的两三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受到的家庭呵护与监管少之又少,平时遇到的很多实际困难,父母不在家根本无法解决。老人带孩子基本上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父母的滋养,大多数留守儿童在这方面都是有缺失的。对比他们,黄文秀三兄妹是无比幸福的。他们身在贫穷中,但他们的父爱并没有缺席:太阳下山后,父亲虽然疲惫,但还是不忘在回家途中捡取几节可以做玩具的枯枝、废弃的橘柑秆,利用晚上不用做工的时间为孩子们做小推车,作为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在孩子们遇到校园暴力、被冤枉被误会后,他懂得和孩子温柔对话,及时与校方商量解决问题;黄文秀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缠身,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呵护与包容妻子,在妻子犯错之后,他竭尽全力去保护和保全家庭。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哥哥姐姐让着妹妹,一家人同心协力。这些都是黄文秀成长路途中不可缺少的爱的教育与滋养。正因如此,黄文秀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时,遇到困难才能百折不回。黄文秀洒落在家乡的每一滴汗水都是爱。
这本书在引导少年儿童成长的同时,也能够使家长和教师获得成长。正如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所说,《一个女孩朝前走》是人生好教材,是一本青少年成长的好教材,一本现代家庭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