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精中选优重点突破
――访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阳继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本报记者 袁舒婕
日前,中宣部出版局、全国少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了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树孩》、《兄弟俩》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阳继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该社一直坚持的“始终把精品生产作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密不可分。阳继波说:“精品生产对我们而言,是社长总编辑工程,社长、总编辑冲在一线,主要是策划和约稿,每个精品项目都会有一个副社长担任项目负责人。我们的精品原则是,精中选优,重质不重量,重点突破。”
入选作品叫好又叫座
此次入选的3种图书都是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3部作品有着3种不同的风格。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关注当代青少年心理成长,是现实主义风格;《树孩》是一部幻想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浪漫抒情色彩浓厚,具有深刻的哲思;《兄弟俩》写实,故事性强。
回顾出版前后的那些时光,阳继波对李东华创作的认真劲儿印象深刻。阳继波说:“李东华修改《焰火》的书稿前后长达3年,对书中人物的名字、故事细节等反复推敲,光是这本书的书名就想过20多个。”正是因为有作者的认真劲儿,加上出版社的精益求精,才有了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叫好又叫座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打造精品的追求。阳继波说:“既然作品品质精良,我们又倾注力量精心打造,那么肯定要让精品的效能最大化,要产生实际影响力,让双效最大化。”3部作品出版后的确也做到了既社会反响好又市场表现优,特别是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可谓是“大奖收割机”,先后斩获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等。《树孩》也先后获得年度“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等。
资源配置向精品倾斜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资源配置一直在向精品倾斜,配备最强的编辑力量,集中丰富的营销资源。以此次入选的这3种书为例,责任编辑都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和首席编辑担纲。
阳继波说:“我们社的图书在选题论证时都要设定营销级别,A级为最高级,这3种书都是A级,有系统的营销方案和各种营销手段。在参评各类奖项上,我们往往‘从一而终’。比如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在有了较好反响之后,各大奖项申报都是优先推送这套书,所以先后获得多项大奖。而这些奖项的加持也进一步促进了图书效益的实现。”
为了充分保证出版导向和出版物质量,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常规手段有坚持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等。“我们的选题论证非常严格,大家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阳继波说。
“多个选题论证小组,根据产品线细分门类和编辑的专长特色分类来组建。”阳继波介绍,落实到具体的选题上,长江文艺出版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在精品选题策划阶段,会进行作者的甄别与选择,整体考虑作者的思想倾向、写作的成熟度、市场表现、获奖情况等;在选题实施阶段,会反复对作品进行打磨,确保主题健康,作品有较高的完成度,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会比较重视一些细节;后期会进行全方位立体营销,分阶段持续不断宣传推广。
人才培养专业化类型化
繁荣出版事业,关键靠人才。想要持续推出精品力作,就必须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守正创新的人才队伍。
在培养人才方面,阳继波说:“我们的一个最大的经验是编辑的专业化和类型化,也就是让编辑确定一个方向并持续在这个方向上发力,成为某一个细分门类的专家。这3种书既是我们实践这一编辑人才培养方法的典型案例,也是我们长期坚持这一方法获得的优秀成果。”
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的策划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引进的首席编辑陈彦玲担纲,她是资深少儿出版人,策划出版的图书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大奖。
李东华“致成长・焰火”系列、《兄弟俩》的责任编辑李艳,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7年,2020年获评副编审职称,如今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主任。由李艳担任责任编辑的《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是长江文艺出版社首部斩获年度“中国好书”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读书知味〉审读报告》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三等奖,《〈焰火〉审读报告》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二等奖,李艳更是荣获“2021年度桂冠童书推介”年度桂冠编辑大奖。
《树孩》的责任编辑杨岚,自研究生毕业后便成为长江文艺出版社少儿图书编辑,10年的童书出版磨砺,让她从一名少儿童书编辑一步步成长为编辑室负责人,更于2021年获评副编审职称。由她担任责任编辑的《妈妈别哭有我在》等图书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共和国的童年纪事》获“2020年度桂冠童书推介”。阳继波说:“杨岚在《树孩》一书的打造上倾尽心力,将作者的作品内核与书本载体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样貌呈现给读者,得到了儿童文学界、家长老师和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