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洽浦村农家书屋:

祠堂变书屋,扬“读书传家”风尚

作者:张福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5-23

  □本报记者 张福财

  一手拿书籍,看着图书编码,一手在电脑里输入着,流畅完成自助图书借阅。不久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农家书屋采访,一大早就见到了来书屋借阅的村民林珊。

  “借了两本,一本是自己看的,一本是给儿子的。”林珊向记者分享借来的图书,并告诉记者,自从村里的农家书屋扩大,书籍丰富了,功能也多了,大家都爱到这里聚一聚。

  集资筹建,满足阅读需求

  洽浦村农家书屋是2021年度福建省示范农家书屋之一,其地处闽侯县东南部。1949年8月,福州解放三大血战之一的西郊战斗就发生在这里,而解放军在村里的集结处――洪氏祠堂,便是如今的洽浦村农家书屋所在地。

  在洽浦村农家书屋外,建有八角休闲亭,被民居环绕,位于村中心,可以看出是村里的热闹之地。书屋内,“读书传家”、石柱上镌刻的对联“忠孝出敦煌羡四相齐名科甲蝉联标宋室,箕裘传洽浦看三支衍庆人文鹊起重清时”,道出了洽浦村洪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的历史伟绩。

  “原来农家书屋不在这儿,面积特别小,后宗祠扩建,村干部建议搬迁书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洽浦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洪鼎淳说道。书屋建于2015年,建设初期,由于村里财政收入有限,村干部还自掏腰包,每人捐出部分工资,用于添置基础设施。

  洽浦村洪氏自古崇尚耕读,村民们得知村干部的举动,纷纷加入捐款行列,集资筹建起农家书屋。为了让农家书屋功能更齐全、设施更完善,2018年,村里投入25万元添置文化e点通、投影仪、音响等现代文化设施。2021年,为迎接“4・23”世界读书日,增加了“书香洽浦有声农家书屋”。

  之前的祠堂是维系一个宗族的纽带,是族亲们祭祖、团聚的地方。如今的洽浦村农家书屋已是书香满盈,书屋日常至少开放8个小时,周末全天候开放。据洪鼎淳介绍,目前洽浦村农家书屋拥有阅览室、书画室、多媒体室、村史馆、农具展示厅等,均设在洪氏宗祠二楼,功能十分丰富,可以满足村民的多元阅读需求。

  整合资源,实现“科技+阅读”

  洽浦村农家书屋现有藏书超5000册,涵盖科学技术、文学读物、家庭保健等内容,并设立了少儿、文化、科技、生活类图书分区。书屋实现了书籍借阅与县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同时,电子阅览与县图书馆图书平台实现共享,读者在书屋里就能读到图书馆里的所有电子书。

  “我们将洽浦村农家书屋打造成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进一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书香飘溢乡村。”闽侯县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县图书馆整合统一资源到图书馆的服务链中,让洽浦村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甘蔗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了通借通还,可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搜到上万本读物。”除与县图书馆进行有效合作,记者看到,在洽浦村农家书屋里还有不少“科技+阅读”的加持。

  多媒体教室外有福州市图书馆提供的农技相关电子书展示,《番木瓜栽培技术》《香蕉栽培技术》《经典茶具210问》等只需扫一扫就跃然纸上;阅览室里,“有声农家书屋”书单二维码上墙,据了解,当中收录了党史学习、乡村振兴、经典名著等上万本有声书内容。

  此外,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及儿童没有手机,不能扫码听书的问题,洽浦村农家书屋内还专门在“有声图书墙”旁边设置了一台喜马拉雅听读机,村民戴上耳机就可以开始听书之旅。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4月23日是洽浦村的“书香洽浦”读书日,闽侯县图书馆、甘蔗街道综合文化站都会组织其他街道(镇)的村民、学生来洽浦村农家书屋,大家面对面分享阅读心得。

  洽浦村村支部书记洪贵祥向记者介绍,为了聚集农家书屋的人气、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洽浦村的一系列学习、培训也特别安排在农家书屋进行。每年村里会支出不少于3万元的经费,用于推进全民阅读,并由专人管理,做好借阅台账、日常管理等。洽浦村农家书屋正在结合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不断挖掘洽浦文化底蕴、名人故事和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配套设施,升级服务水平,为村民营造浓厚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