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想当‘霜打的茄子’是不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5-05
□本报记者 韩萌萌
“第一天2000元多一点,第二天快3000元了,5月2日最多,差不多有4000元了……”5月4日,天津市和平区福荫书店的老板刘毅掰着手指头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算着“五一”小长假这几天的营业额,越说越兴奋。“疫情对实体书店来说是‘雪上加霜’,日子是不好过,但是谁也不想当‘霜打的茄子’是不是?”
刘毅的书店面积不大,又不临街,但在天津也算得上小有名气,不仅有大拨网友打卡和点赞,更是连续3年入选天津“最美书店”名单。经过了一季度的惨淡后,疫情一缓解,刘毅便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一个户外市集,虽然限流,但是图书可观的销量让我感觉春天可能真的要回来了。”刘毅在“五一”期间参加了以戏曲为主题的市集,他为此特别精心挑选了不少与戏剧、电影、艺术和生活相关图书,虽然摊位的面积有限,但是他用心陈列,既要让同一类型的图书集中,又要兼顾图书封面颜色的差异。“就是要让走过路过的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经营了26年书店的刘毅表示,现在越来越考验书店经营者的选品能力。“顾客从你选取的这些书中认识你、了解你,有些人慢慢就成了朋友,他觉得你懂他,也会信任这家书店。”生意惨淡的前几个月,刘毅的福荫书店收获了许多令他倍感温暖的善意,“不得不闭店的那段时间,有很多朋友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一些新书资讯,就私信我下订单,还告诉我不着急,等能出家门的时候再自己来店里取”。于是,书店里沙发旁的角落、收银台后面、窗台下面都成了他和书友们取书的“接头地点”,这些老朋友都知道刘毅有些时候不在店里。“他们不是冲我来的,是为店里这种安静温馨的气氛来的,是把这里当作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吧。”刘毅说,有些读者微信留言告诉他“能出家门了,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书店”。
现在的刘毅正在想方设法地把销量追赶上来。“政府给了我减免税收的优惠,电视台还专门给我拍了视频,还有这么多素昧平生的书友在支持我,我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