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

一条生命线 几代家国情

作者:肖风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肖风华

  《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广东人民出版社)是一部追踪东深供水工程来龙去脉和建设者群体的深度调查文本。

  翻开香港的史册,干旱缺水一直长时间困扰着香港,每遇大旱,水荒必至。

  谁能拯救在大旱与水荒之中备受煎熬的香港同胞?香港三面环海,一旦与大陆割裂,就是一座海上孤岛。但香港在面朝大海的同时,又一直背靠着祖国内地,这就是香港最大的靠山。1963年6月,中央政府发出《关于向香港供水谈判问题的批复》,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

  随后,一个从东江引流入港的工程计划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运作。这一工程,最初命名为东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从1964年春天到1965年春天,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以“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意志,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建成了一条全长83公里的大型跨流域供水工程,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者之歌。此后,一代代建设者和守护者秉持初心,接力传承,对东深供水工程进行了三次扩建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供水能力提升了30多倍,迄今已累计对港供水近300亿立方米,相当于多半个三峡水库的库容,超过了一个半洞庭湖,满足了香港约百分之八十的淡水需求。其水质之优,流量之大,跨越地域之广,科技运用之新,均属全国首位,堪居世界前列。

  该书通过对东深供水工程这一内地对港供水生命线的建设实施及管理过程进行纪实性回顾与梳理,还原了东深供水工程各个建设及管理时期的艰辛历程,彰显了建设者群体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为了让未经历过水荒的香港年青一代铭记历史,从2015年至今,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连年举办香港青少年“东江之水越山来”历史溯源活动。一批又一批香港青少年得以了解隐藏在小小的“水喉”后面的历史。适逢香港回归25周年,本书的出版不仅向读者介绍了一段见证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历史,还有助于挖掘深藏在香港人民心中的珍贵记忆和感恩之情,增进香港人民的文化和国家认同。

  东深供水不同于一般的供水工程,这是哺育粤港两地同胞的生命水,更是香港与祖国内地骨肉相连的一条血脉、血浓于水的一条命脉。那源远流长的生命之源,饱含着祖国母亲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大爱早已渗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融入了香港同胞的血脉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