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主业出精品守正创新促发展

作者:卢培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卢培钊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紧紧围绕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发展战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坚守学术成果出版、科学知识普及、传播手段创新三个发展定位,推进主题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四大核心板块建设,坚定出版定位,加强出版能力,培育出版品牌,提升经济体量,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出版社高质量发展。

  积极布局,实施“六大战略”、建设“七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广西科技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文化自觉,担当国有文化企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专业出版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专业立社、精品出版、特色培育、创新驱动、人才强社、文化兴社“六大战略”,出版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好书;持续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依托传统出版开展跨界融合,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建设“七大重点出版工程”――专业出版能力提升工程、出版品牌塑造工程、新型科学教育出版工程、对外传播能力提升工程、研学实践教育综合服务工程、中国―东盟动漫原创平台建设工程、特色出版资源数字化工程,对应布局38个支撑子项目,为出版工作的发展明确方向。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复合型出版人才培育工程,培养既熟悉图书编辑出版,又具备产品数字化开拓能力,胜任市场开发和策划执行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强化特色,加快出版高质量发展步伐

  广西科技社以打造专业突出、精品频出、特色鲜明、创新强劲的一流科技类出版机构为目标,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出版项目的建设。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策划出版《承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减贫历程》、《热土――献给祖国的恋歌》、《中国蝗灾防治》、《百年科技耀八桂》、“非遗广西”丛书、“共和国科学英才”系列绘本等主题出版精品项目;狠抓专业出版能力,加强与一流学科、高端作者的对接,专业特色不断凸显,《壮医治疗学基础》、《壮医药简明读本(壮汉双语)》、“中国瑶医药文库”(第一辑)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壮医经筋学》《壮医解毒七疗术(壮汉双语)》《壮药学基础》和“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库(第五辑)”等4个项目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项目,“中国瑶医药文库”第一辑、“中国壮瑶药现代研究”丛书、“去旅行”系列、“中国古动物馆百科绘本”系列、“知了”品牌系列、“广西中药资源大典”(第二批)、“骆越文化研究”丛书、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出版工程、《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等在内的9个图书项目列入集团“十四五”规划。以培育产品线和出版子品牌为抓手,重点打造“中国壮瑶医药”“知了”“小秀美童书馆”等出版品牌系列产品;深耕地方资源与面向全国市场相结合,学术出版与大众出版相结合,精品出版与特色出版相结合,继续深挖传统医药、民族医学医药、特色农林牧渔、自然资源与自然遗产、科学人文与文博、少儿、心理学与生活等板块,力争实现学科覆盖、产业覆盖、资源覆盖。

  扩大交流,深入推动出版走出去

  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拓展走出去新途径。一是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出版合作,切实发挥面对东盟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这一数字交流平台的功能,扩充贸易品种,增加用户数量与活跃度,扩大平台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枢纽作用,不断提升科技出版的国际影响力;二是结合广西科技社的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应对版权市场的变化和新形势,精准分析阅读群体的需求,积极储备并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选题;三是加强图书版权输出,在版权输出国别、语种、质量、数量上实现新的提升,立足东盟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向欧美主流国家,加强与当地优质出版机构的业务合作,有针对性地推荐符合国际市场的版权产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西故事;四是积极申请各级走出去项目的资金扶持,以优质项目带动版权输出,在贴近市场的同时,也更好地推动文化互鉴。

  开放创新,全面推进出版融合发展

  充分整合出版、教育、文旅等资源,实现出版融合创新。开展研学与劳动实践教育业务,围绕标准制定、课程设计及线路运营、出版物开发、数字平台搭建、行业服务、基地(营地)建设等6个板块,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联合的中小学实践教育新模式,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推动出版产业链延伸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办好广西网络动漫大赛,在大赛成果出版、地标产品IP、文创衍生品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启动中国―东盟原创动漫文库的出版工作,为平台建设奠定作品和作者资源基础。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整合广西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以新技术、多媒体手段集中展现丰富多彩的广西资源,建设“广西数字博物馆”,建立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生物多样性等特色出版资源数据库,完善项目数字化平台功能,探索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