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术出版不能“急功近利”

作者:王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 王焰

  做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项目,一直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化担当。近年来,华东师大社格外注重学术出版“大项目”布局。做学术出版不能“急功近利”,有文化积累、有传承、创新价值的重要图书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需要从出版社层面进行规划布局、调动资源。

  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重点规划领域布局选题。

  《杨耕文集》在重读马克思的基础上重释马克思的哲学,解读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途径,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人民的文艺》收录文艺评论界11位专家学者对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文学艺术变革与发展所做的回顾与思考,从文学、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歌剧、舞剧等多个领域展开论述,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人需要认识、理解和研究非洲。华东师大社策划的“六点非洲系列”于2021年推出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的《非洲现代史》,2022年计划推出《现代非洲经济史》,内容涵盖环境和人口、农业、采矿和制造业、贸易、帝国主义等。

  在音乐学方面,今年年初推出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诺的《贝多芬:阿多诺的音乐哲学》,还将重点推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牛津西方音乐史》(五卷本)。该书打破了西方学术框架,开辟了一条音乐史研究的新路径。

  二、依托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打造学术出版高地。

  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深厚的学术底蕴,华东师大社坚定不移走“大教育”发展之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巩固学术出版特色。

  华东师大社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有5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陈廷焯全集》、《明清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诠释学辞典》、“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研究丛书”。

  《明清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也是上海市文创基金支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词谱研究与《词律》《钦定词谱》修订”成果,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惠国主编。丛书整体规模约20册,2022年度拟出版第一辑6种。

  《杨国荣著作集》汇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17种哲学著作,比较完整、具体地展现了作者迄今为止的学术历程。

  《中国文字学手册》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臧克和担任主编。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发展过程,是为从事文字学研究的人员提供指导的权威入门指南。

  三、在学术译著的引进中,坚持学科化、精品化、经典化。

  《雅斯贝尔斯著作集》(第一辑)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汇集20世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全面、系统体现其思想丰富性。2022年拟出版《时代的精神处境》《罪责论》《我们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大哲学家》等。

  六点图书的“经典与解释”丛书始终关注“源”与“流”。今年,华东师大社将陆续推出精装注疏版《尼采全集》,目前已出版第一本《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下半年推出《朝霞》,计划用几年时间将尼采著作的注疏版全部出齐。外国古典语言方面,华东师大社先后推出了《凯若斯――古希腊语文教程》《希伯来文语法教程》《拉丁语语法新编》《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等,今年还将推出复旦大学教授白钢编著的《古波斯语教程:语法・文本・词汇》。

  在做好西学翻译引进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激发本土原创学术思想的活力。“六点评论”系列自2012年推出以来,已出版28种,作者包括刘小枫、汪晖、赵汀阳、张志扬等国内知名学者。近年来,更加重视发掘和培养来自北大、复旦、人大、南开、中国社科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年轻学者。

  四、通过有效输出,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年初,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华东师大社《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英文版)、《非洲现代史》(英文版)入选重点项目;《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英文版)、《中国艺术哲学》(法文版)入选一般项目。

  华东师大社将继续做好《冯契文集》《杨国荣著作集》等原创学术佳作的外译和输出,让中国学术走出去,扩大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