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的海洋扬帆

作者:杨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杨兵

  我记忆非常深刻的阅读是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所工科中专,我用省吃俭用的饭钱买来这部名著认真阅读,优美的语言、生字生词都标注并摘抄了下来。

  书中孙少安、孙少平两位年轻的农村兄弟,一位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一位是渴求知识在城市不断拼搏改变命运的开拓者,故事跌宕起伏,构思巧妙,人物性格描写细腻,文笔朴实,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深深地震撼和打动着我,影响着我。

  在学校,我痴迷地爱上文学,省吃俭用到地摊买旧书、到书店买畅销书,休息日到图书馆一待就是半天,忘记了吃饭时间,阅读了《家》《春》《秋》《简・爱》《呼啸山庄》等大量中外小说,汪国真的哲理,席慕蓉的婉约,掀起我心灵无比的波澜,我在书的海洋扬帆起航,又在书中闲庭信步……

  书给了我知识、力量和创作的灵感,中专4年,冬天手脚冻烂了仍坚持阅读和写作,凭着坚强的毅力,书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篇文章。

  参加工作,回到了老家县城,凭着笔杆子先后在房管局、市委宣传部当起了临时通讯员,在这里我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消息、通讯,由于表现突出而成为党报一名正式记者。

  在当记者期间,我走基层,访疾苦,品酸甜,晚上埋头写作,经常发表文章是整版整版的,而我每天必修阅读课,给自己“充电”。

  后来,随着全国县市报社大精简,我的单位撤销了,我分流到广播电视部门当了一名记者。

  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自信胸中有点墨,想去外面看看。那一年,我毅然辞职,踏上了去武汉找工作征途。

  在武汉我编过企业内刊,后又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开始新的文案创作,接着我如饥似渴捧读叶茂中大师营销策划方面的书籍、健康养生方面的书籍,揣摩,吸收,思路进一步拓展,生活知识进一步储存,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在秋风起、天乍凉的一天,瘦高的父亲扛着重重的行李,里面衣服不多,书倒挺沉,把我送到站台,我又坐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我和朋友开办了一家文化公司,结局是房租都交不起,电脑被扣了。我无助地走在繁华的街市,像只落汤鸡,但想起孙少平,读起了孔子周游列国,读起了《林海雪原》,我很快调整情绪,又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拉起了广告。

  我每天给自己规定联系客户数量,锲而不舍,开局就为老板谈下了百万大单!“20多个人,就杨兵给公司创造价值,自己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着公司。”总经理这样评价我。

  再后来,我又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美容化妆品公司,10多年公司历久弥新,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其间有些年头工作繁忙,我远离了文学阅读和创作,只读了营销学、成功学等方面的书籍。

  转眼生命走进厚重的中年,我愈发想念年轻时读书的时光,想念曾经的文友,我有一大堆的故事可写,有一连串的情感可歌,我业余又疯狂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我少了酒桌上的应酬,每天规定自己必须阅读半小时、写作半小时。

  《茶花女》《百年孤独》《人世间》……读着读着便醒了……

  读着诗人江一郎《我本孤独》中《老了》:“埋在我们自己的土地里,并恳请土地能够将你也收留,我们一生热爱土地啊,死了,就让我们的白骨,赤裸裸地搂着搂着,如同我们一生一世,不曾分开的幸福,一万年,还爱着……”我的眼眶湿润了。

  读着韩少功《人生忽然》,从拉美到欧洲,人性的贪婪、自私、压榨,底层的困惑与抗争,历史、文化渊源展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带人穿越世界,坐晓天下事。

  “书香致远”,我想给子女打造一个这样的世界,我带着他们读四大名著,也陪他们读《寄小读者》《少年闰土》,让他们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我也和孩子们一起读教科书,解疑释惑,陪伴他们进步、成长……

  千里迢迢每次回老家都给妹妹的女儿带些礼物,每次都送上精美的励志散文集,大大方方签上一段话,写上“舅舅赠”几个字,我想再过若干年,那泛黄的书仍是她甜蜜的回忆。

  这两年,我创作的作品登上了《工人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大报,让人惊喜和充实。为疫情所困,生意受阻,便一头钻进书里,生乐生情长智长骨头长翅膀,书仿佛给我置换了一身新鲜的血液,我很快激情四射,调整新的营销策略,学以致用,我又迎来了生命和事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