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9
□本报记者 孙海悦
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日前正式创刊,这是首个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的期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专访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主编麻国庆,请他介绍刊物的创办初衷、栏目设置与宗旨使命。
应运而生 回应时代引领创新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麻国庆谈道,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近百年来在中国与外部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中华民族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独立和解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史诗。“历史和事实证明,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麻国庆表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问题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刊发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研究和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精品力作,正本清源,引领方向,更好地推动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理论创新离不开阵地建设。进入新时代、迈向新阶段、踏上新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应运而生。麻国庆介绍,期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使命,以建设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相统一的一流期刊为目标,通过展示交流多学科、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成果,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讲好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秉持宗旨 重重筛选精细打磨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大16开,双月刊,设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历史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研究、世界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等栏目。每一期根据稿件篇目和设置的主题确定具体栏目。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第一期已经公开发行,围绕如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既有关于如何理解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阐释,也有从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出发,探讨中华民族的凝聚和演进过程的历史学文章,还有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角度理解自古以来中华文化的整体不可分割性的文学论文。麻国庆表示,每一篇文章都是值得一读的精品佳作。
围绕刊物的用稿标准、选稿流程,麻国庆介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有着明确的宗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宗旨。因此,投稿主题首先要与这一宗旨相关联、相一致。在具体的选稿标准上,刊物注重原创性,欢迎具有独到见解的高质量学术稿件,欢迎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成果及导向明确、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
除了关注民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还关注更多学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相关的成果。比如,刊发国际问题专家叶江关于如何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海外传播的思考。“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刊物不分门户、不设门槛,欢迎和汇聚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内容主题上,我们始终聚焦于一个主题,也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这可能就是我们刊物最大的特点。”麻国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