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媒体光亮点燃阅读热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9
□本报见习记者 齐雅文
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这一年,自己又读了几本书?一直以来,媒体在报纸上开设众多阅读主题的周刊、版面和专栏,不断助力全民阅读。读者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之中,领略经典文学魅力、了解最新阅读资讯,名家访谈、好书故事、荐书榜单……精准的版面定位和丰富内容,让阅读主题的周刊和版面为读者传递着源源不断的阅读力量。今年世界读书日,媒体又将推出哪些创新、深度的相关报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6家党报媒体阅读周刊或专版的相关负责人。
巧融合 聚焦书单书评
在媒体开设的阅读周刊和版面中,大多都有着明确的定位和策划。
作为思想文化大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光明日报》便开设了读书版面。《光明日报》负责“光明书榜”版和“光明悦读”版的编辑刘彬介绍,“光明悦读”版立足著书、读书、藏书、评书等多个角度,讲述书里书外的事。版上设有《光明书话》《著书者说》《读书者说》等栏目,编辑主动邀请教授或者研究员级别的专家学者撰写书评或者话题类文章;而《新书访谈录》栏目是由光明日报社记者对话新作作者,有针对性地围绕新书展开畅谈。
《中国青年报》的阅读版则致力于打造以青年为导向,呈现青年阅读态度,引领青年阅读风向的精品版面。《中国青年报》文化中心副主任郭韶明介绍,平日部门选题会重点关注作家新书、出版风向、近期阅读、重点榜单等内容。他介绍道,《重点策划》栏目从新闻点出发,从即时的新书入手,与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发生关联。《作家说》栏目主要关注国内外学者、作家,需要与学者、作家深度对话;同时栏目还会请作家朗读自己的作品并拍摄成视频,进行可视化表达。《中青书单》栏目则由主持人专门负责,从选书到读者投票,再到与评委沟通,撰写推荐语,定时推出书单。
2016年3月,《解放日报》推出《读书周刊》。其中,“书话”版形式为记者与图书作者、译者、编者或评论者的访谈;“书评”版主要刊发书评;“书事”版或为讲述图书出版幕后故事的编辑手记,或为读书会内容的精编,或为书摘。《解放日报》的《读书周刊》主编顾学文表示,《读书周刊》的设置,与《解放日报》整体转型中“做精报纸”的战略要求相符。
“《浙江日报》的“阅读”版目前是隔周出一次,虽然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本着做精做细的准则,认真编排每一期的内容,努力利用好全省乃至全国的出版行业资源,为读者选好书,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助力书香浙江建设。”浙江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副主任竺大文说。
《广州日报》的《阅读周刊》结合当下的文化热点以及读者自身的阅读关注,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重要的读书信息和相关线索,内容包含文化、文学、时政、历史、财经、学术、养生等图书的最新信息以及内容介绍,强调新闻性、可读性和服务性。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贵阳日报》和《贵阳晚报》两份报纸按照不同的读者定位,推出了“阅读”版,着重推荐本土作家、全国乃至世界名作家的新书,刊登优质书评,与读者分享读书沙龙等,作家在线、主题书坊、新作述评、新作推介、读书日记、期刊观察、黔版图书、图书观察、旧锦新样、一页知书、新作精读、精读堂、本土作家、名家书房等主题内容层出不穷。
强策划 打造亮眼报道
如何更好运营这些阅读周刊和版面?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媒体非常注重这些阅读周刊和版面前期的全面策划和自身特色的打造。
“价值、新闻和思想,让《读书周刊》有了自己独特的‘体质’,而独特性是立足网络时代,实现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则。但是,打造这样的‘体质’,需要有强大的选题策划能力。”在顾学文看来,选题策划是成就精品、赢得读者的关键,也最能体现编辑意图,是打造媒体品牌最重要的抓手。选题怎么策划?顾学文认为,善于发现是选题策划的起点,热点难点是选题策划的着眼点,深度报道是选题策划的着力点。
《浙江日报》也同样重视选题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浙江日报》会提前一到两周确定选题。“当然,遇到时效性比较强的,这个时间也会大大缩短。”竺大文介绍,版面上通常会有一篇主要稿件,有时甚至就是一篇稿件。稿件内容也很少单纯地介绍某本书,通常是围绕这本书,切入到读者关心的广泛话题里。虽然有专门跑阅读的记者,但版面的撰稿,各个跑线的记者都会参与。竺大文提到,杭州近年来的变化非常迅速,这种变化常常引发人们对往昔的探寻。《浙江日报》寻找到新修复的老地图书籍,在这种解读中,让读者感受到物化的时间和城市的成长。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总编办副主任罗可馨介绍,《贵阳日报》近期推出的“寻访名家书房”系列报道,走进全国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文化名家的书房,通过书房这条小径,抵达思想的彼岸,在他们构建的知识地图中,找到人与书的共情之源。罗可馨告诉记者,目前已采写的肖复兴、梁晓声、马勇、胡洪侠、李冬君、方继孝等学者大家,都让读者在他们的书房“这一隅”得到了精神力量。
今年世界读书日,《贵阳日报》将推出新闻调查“你会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读书吗”,并通过《老照片》专栏,策划专题“那些年我们追看的经典”,既关注当下,又回望经典。
针对2022年世界读书日,阅读与城市将是《中国青年报》重点关注的话题。“一个城市的阅读是与城市的精神气质吻合的。我们将关注几家书店,如北京万圣书园、成都方所书店、深圳24小时书吧、武汉又合书舍等,以及与这些书店常客的精神世界等。”郭韶明说。
阅读调查报告解读、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相关情况……这些则是《光明日报》将会推出的相关新闻。
据《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介绍,《广州日报》此次针对世界读书日将策划众多相关报道,包括广州阅读盛典上发布的“书香羊城”十大好书;70余家新华书店展销优惠活动;广州市关于书店群落的整体打造、致力建设广州文旅新地标的精心布局话题;广州打造图书馆之城相关进展、重点基础建设话题等。
重联动 助力阅读推广
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媒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有的媒体选择在报道上下功夫,有的选择举办多种推广活动。
早在2014年4月,《光明日报》和《澳门晚报》每年联合举办为期半年的“濠江杯”“知识改变命运――我与书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邀请大家分享读书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等;结合个人读书经历,讲述读书感悟、心得体会或人生思考;围绕个人喜爱的一本书,撰写读书评论、随笔、读后感等。
去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联合发起了跨度一年的“新青年说|百年大党 百年书单”活动。该活动在全省11个地市新华书店中心门店及县市改造提升的门店、特色民营书店,统一设置具有青春气息、科技感、统一标识的“新青年说”分享场地;不定时地由嘉宾围绕主题进行分享,探寻百年家史、百年家风,体悟美好生活背后的时代变迁、风雨历程。团队根据建党百年史和浙江发展百年史,初选150种左右百年书单,经网络投票、专家终评两轮评选,最终发布100种百年书单。
2021年4月23日,《贵阳晚报》推出了“与爱书人一起重温经典”特别策划,邀请贵州出版社名编辑、贵州作家推荐红色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2017年起,在贵州省阅读办、贵阳市阅读办的指导下,贵阳日报传媒集团采用线下活动的方式,结合世界读书日,从每年4月起,连续5年推出“领读中国”大型线下全民阅读活动,这一活动采用直播、短视频、线下活动、报纸深度报道的全媒体方式,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举办5年来,在贵阳本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引导全民阅读的优秀主流媒体阅读活动。
《广州日报》的《阅读周刊》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评选活动,有着显著影响力;《广州日报》与广州市直机关工委举办“书和远方”读书评书活动,全市范围内公务员读书写书评,广州日报全媒体选择优秀作品刊发;举办书香家庭“亲子阅读”书单推荐,每周推荐书单;策划“读红书 学党史 跟党走”活动,由广州市工商联主办,旨在通过畅读红色经典,在全市工商联系统掀起以学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热潮。
推动全民阅读,媒体还可以做些什么?郭韶明认为,“作为媒体,应该学会推荐一本好书,讲述一个阅读故事,深度访谈一位作家,策划一个专题……以此呈现媒体的观察与思考,传递一种阅读态度,生产在青年中有穿透力的文化产品。”
在刘彬看来,媒体可以更多地关注读者兴趣的变化,关注青少年、中老年、低幼以及女性读者的特殊需求变化;在内容上,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推送好书的精彩章节,吸引手机阅读读者。有条件的电视媒体可以开展群众领读或者读书沙龙等活动,真正实现全民阅读和全民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