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梦想,地上的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5
□儿童文学评论家 方卫平
这些年来,纪实或以纪实题材为基础的儿童文学写作,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这片大地上有那么多沉默而了不起的事情,应该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
殷健灵的《云顶》,以名为“童伴妈妈”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计划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借不同视角成人和孩子的讲述,让读者看到了偏远深山里简陋艰难的童年,以及“果爸爸”和“春晓妈妈”如何在云顶小学点亮温暖和希望的微光,陪着孩子们努力冲破艰难,迎向明天的太阳。袁敏的《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以一位从普通乡村小学走出来的科学老师的教学革新理论与实践为纪实素材,借此传递对当下儿童教育现状的深思。王苗的《冰球少年》,以小说形态记下了现实生活中“冰娃”们许多真实的成长经历与独特体验。
这些写作,一方面将笔深深扎向现实的土壤,另一方面又怀着对现实的远大梦想。在云顶小学以及以此为代表的关爱实践中,梦想如云顶一般,“纯真”“高洁”“渺远”,却又真切近人、脚踏实地。童年是属于白日梦的年纪,对着孩子纯真的眼睛,我们有最充分的梦想的权利。尽管有时候梦想太远、太美,看上去甚至像“空想”,但所有了不起的梦想的最终实现,不都是“在真实的世界里创造童话”?唯其真实,所以可爱、可贵。
也许可以说,所有真正可爱、可贵的梦想,必定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关切、系念着地上的家园。科普读物《繁星作伴好还乡》,介绍的是悬于遥远太空之中的空间站的知识,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直接的联系,其实两者之间渊源深切。从太空的角度看地球,繁星之中,这颗蓝色的星球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地球的角度看太空,那片广袤幽深、难以测知的空间又怎样改变着我们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宇宙的认识?《高尔奇星球》中小外星人地球旅行的科幻想象,以另一种方式延展着我们对宇宙、家园的体验和理解。
同样是科普读物,《化学基础论(少儿彩绘版)》将探察的镜头朝向化学元素的微观世界。每读这样的书籍,都会让我们感到,我们居住的家园,从一滴水到一粒微尘,处处遍布丰富与神奇。我们由此也会体认,包括化学在内的一切学科,其源头不是为了任何僵化的知识,而是想要深入和揭示这一切的丰富与神奇。这个梦想,虽然眼睛看着地上,却跟星空和宇宙一样广袤、阔大。
“张炜非常动物故事绘本”系列,用诗意的语言和故事给我们讲这个地上的家:猫、狗、驴、螃蟹、海豹、黄鼬,“每个印迹都有一个故事”。鲍尔吉・原野的《草原上的小黄羊》讲述的是小男孩所德木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照料失群的小黄羊、小鸟。这部儿童小说既带着自然的温柔和暖意,也对野生动物的野性和独立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地面上的这个家,是人类的家,也是猫、狗、驴、螃蟹、海豹、黄鼬和小黄羊们的家。“我们”不只是对所有人的称谓,还包含了更广大的“在一起”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待、理解地上的家园,我们的梦想也会更广大、更有气象。
梦想在云上,地上有亲爱的家。生活的幸福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