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六度”能力建设 提升主持人业务素养

作者:周仁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30

  新闻评论类节目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宣传方针政策的功能。在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媒体需要紧抓新闻评论节目的阵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e视界》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因时效、深度、创新深受观众和网友的喜欢。主持人在节目中有意识地强化高度、温度、深度、广度、速度、调度等“六度”能力建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节目具有强大传播力。

  “高度”引领 “温度”暖心

  新闻评论类节目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阵地,主持人要有意识地把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这其中,展现出的“高度”和“温度”至关重要。

  在“高度”中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e视界》等评论类节目更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采编全流程。主持人脑中、心中时刻有责任感、权威感、使命感,对于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不能仅有信息的简单呈现,而是要结合人们最关注的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加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

  2021年12月,陕西西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自媒体发布了不实内容。在当天的《e视界》中,主持人及时对有关西安疫情的谣言进行澄清,并呼吁人们团结一致抗击疫情,主动传递正能量,增强了人们的抗疫信心。

  在“温度”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果说社会责任是传播有“温度”新闻的基础,主流价值是呈现有“温度”新闻的方向,那么,百姓视角就是传递有“温度”新闻的路径。一档好的新闻评论节目,需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情感连接。

  《e视界》便要求主持人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让评论有百姓视角、社会温度。例如在2021年7月,河南发生罕见的特大暴雨。原评论为:“无论哪儿发生困难,都有咱们河南人的身影,这一次让我们风雨同舟,共渡难关。”主持人将其修改为:“何时何地发生困难,河南人都会前往支援。这一次罕见的暴雨,全国支援河南,让我们风‘豫’同舟,共渡‘南’关。”修改后的评论突出了情感共鸣,也更有“温度”,更具感染力。

  “深度”启思 “广度”破圈

  随着我国各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国际联动更加紧密,对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持人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在相关领域成为专家和行家。

  在“深度”中让观众获得启发,产生思考。新闻评论具有理性分析、深度表达的宣传功效,视角越深越能引发思考。主持人要善于在评论中找到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让观众在收看中获得更多启发。

  此前,《e视界》播出《中学生养小鬼,到底谁之过?》的新闻。网上的留言多集中在销售平台整治、学校科学引导、社会环境优化3个方面,而主持人经过与评论员、主编沟通后认为,“养小鬼”只是表象,最终把评论重点放在孩子内心出了问题的落点上,强调亲子深度沟通的重要性。

  在“广度”中要有全球宏观视野和跨领域观察。一档好的新闻评论节目,主题涉及面要广。主持人的新闻评论必须与节目内涵呼应,找准角度。

  《e视界》中的“e”指教育视角,“视界”是环球视野。在备稿时,主持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全球范围内查阅相关素材。如针对《幽门螺杆菌治疗》话题,搜寻世卫组织及各国应对措施。又如针对《长江10年禁渔令》话题,查找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禁捕做法。总之,将新闻事件置入世界角度看对比、看成效已经成了该栏目主持人的常态。

  “速度”扩容 “调度”应急

  好的思想、观念、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才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主持人要更多地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生动性、时效性,并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让评论既有“速度”,更有“调度”。

  “速度”是指在海量信息里找到最优价值内容。新闻时效性与深度性的有效融合已成为媒体应对竞争的有效途径。《e视界》每天只能承载三四个新闻话题,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融入更多新闻信息,需要主持人有“速度”。

  “速度”来自新闻信息整合。主持人需搜集与新闻相关的素材,融入评论中。2021年7月,讨论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00天的新闻中,主持人就融入了有关东京奥运会、全运会以及疫情防控的信息,扩展了新闻容量。

  “速度”来自观众实时反馈。2021年12月,在讨论浙江绍兴疫情话题时,网友留言说四川、广西当天也升级了管控措施。主持人经过甄别后,将网友的信息融入评论中。有“速度”的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互动感与融入感。

  在“调度”中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新闻评论直播较易出现突发情况,主持人需具备应急调度能力。《e视界》的节目设置包括评论员评论、专家连线、现场访谈等环节。直播经常出现嘉宾紧张、信号故障、表达不准等情况,这就需要主持人对各类情况,有心理和技巧上的“调度”准备。

  如2021年中国探日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连线专家,信号时断时续。主持人及时中断采访并告知观众,“专家在火车上信号不稳,但相信随着对太阳研究的深入,未来这种信号不稳的情况会减少。”总之,主持人要善于积累总结,储备足够的知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成为有“调度”力的主持人。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