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示范引领 打造协调发展新格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3
□陈明森
▲福建印刷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
2021年,福建省有印刷企业近2900家。其中,国家印刷示范企业2家,省级印刷示范企业15家,规模以上印刷企业近200家,上市印刷企业5家。全省印刷工业总产值约71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5.2%;销售收入约760亿元,同比增长约6.6%;工业总产出750亿元,同比增长约6.4%;利润总额约38亿元,同比增长约8.6%;从业人员数量10.8万人,同比减少约1.8%。
集聚效应增强 示范作用凸显
从细分领域看,福建省包装印刷产业基本形成以厦门为龙头,泉州为次中心,并通过福州、漳州、莆田等沿海地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出版物印刷产业形成以福州为中心,厦门、泉州为两翼,其余地区为补充的发展格局。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5个沿海地区印刷工业产值总和在全省印刷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95%。
2021年年初,福建省组织开展了首届福建省示范印刷企业认定工作,认定15家省示范印刷企业,充分发挥了优秀印刷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和辐射作用。15家省示范印刷企业年工业总产值总和超过200亿元,占全省印刷工业总产值的30%,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超过4亿元的有11家,超10亿元的有6家,超百亿元的有1家。
通过示范引领,福建省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引导更多的印刷企业加快实施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改造,特别是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有部分印刷企业仅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年投入资金就超过亿元。此外,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
创新能力提升 发挥协会作用
福建省以规模印刷企业(年印刷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示范印刷企业和特色印刷企业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大力推动印刷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印刷产业转型升级,有效缓解中高端印刷产能不足。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节能环保、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
一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特色印刷企业,如艾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金鹰(福建)印刷有限公司、泉州市金百利包装用品有限公司、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创业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市城厢区凯特图文服务中心和厦门市青友数字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等;另一方面,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总数不断增加,与2020年相比,2021年增加了7家。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福建省印刷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各级印刷协会参与印刷企业年度报告审核、产业调研、产业大数据统计分析、绿色印刷宣传推广、印刷产品质量检测、“3・15”质检活动、印刷职业技能大赛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福建省印刷协会和各地印刷协会主动作为,组织开展全省印刷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论坛、厦门印刷包装展览会、全省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检测评比和全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以及宁德、南平、龙岩、泉州、莆田印刷法规培训等活动,组织优秀印刷企业参加国内各类印刷展会。此外,认真贯彻落实行业公约,开展行业自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行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保护传统文化 规范市场环境
福建省持续推动传统印刷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福建传统印刷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快建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办第三届建本文化学术研讨会,引导中国印刷博物馆建阳、连城、宁化分馆常态化开展各类调研、宣传展示和学术研讨活动,组织“福建印刷文化研究丛书”编辑出版工作。
同时,通过加强印刷行业管理,持续加大印刷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和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印刷市场秩序,企业守法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印刷市场无序竞争和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为印刷企业经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21年,全省各级印刷管理部门共检查各类印刷企业2000多家次。
(作者系福建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