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点建设平台 为按需印刷“破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3
□安骏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印刷发行重点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推动印刷发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开展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遴选印刷、出版等单位实施按需印刷出版改革”的具体工作部署。由此可见,出版行业加快推动按需印刷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可持续的按需印刷生态体系已经势在必行。结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开展的图书按需印刷业务专项调研,笔者认为,加快推动按需印刷改革试点、建设行业级按需印刷数据运营平台,必将成为我国按需印刷领域创新发展的破冰之举。
推动按需印刷改革试点
对出版印刷行业而言,按需印刷理念并不陌生,业内对按需印刷业务的探讨和探索一直未曾间断。但受到市场、技术、版权等多种因素制约,国内能够真正开展按需印刷业务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出版单位并不多。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出版界已经认识到,按需印刷不单是印刷形式的改变,也是出版社高层带动的出版社经营模式变革,更是企业创新的系统工程。一个可持续的按需印刷生产运作模式离不开“企业战略、业务驱动、组织与团队、标准化、人+平台+设备、合作共赢”六要素的把握。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随着市场变化及技术发展,一些制约按需印刷发展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以往基于单品种的备货式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匹配按需印刷的发展需要,亟待建立既能满足单品种的备货式生产管理也能适应多品种的订单式生产的管理模式。
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五部委早在2019年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按需印刷出版领域,选择一批印刷企业和出版单位开展印刷委托书、版权页和样本缴送管理等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了按需印刷出版改革和创新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具体而言,就是要让管理体系能够适应按需印刷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业务诉求。通过试点工作,让行业主管机构成为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让行业监管政策成为推动按需印刷领域发展的催化剂,从而使行业主管部门在按需印刷领域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建立行业级数据运营平台
就我国图书按需印刷发展现状而言,当前关键的一步,是通过建立行业级的按需印刷数据运营平台,在出版单位、印刷企业、监管机构之间建立高效、可信、智能、安全的业务数据交换通道,突破发展瓶颈,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创新发展。
从推动图书按需印刷行业数据运营平台建设的具体工作看,笔者认为,第一,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出资,共同推动项目立项;第二,建立企业代表为先、技术顾问为辅、政府职能部门助力、多方参与的项目实施团队;第三,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多方参与,编制按需印刷领域数据交换的团体标准以及国家标准;第四,选择专业的技术团队,多方参与,自主可控,开展平台原型设计和技术攻关;第五,选择已经开展过按需印刷业务的企业开展局部试点工作;第六,以非营利行业基础服务设施的定位,选择一个能够管理和推广行业级数据平台的运营机构;第七,结合试点经验及平台运营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适时出台按需印刷业务管理的实施细则;第八,选择一批有意愿、有基础的出版机构和印刷服务企业进行行业示范,建议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导、各省市主管部门主抓,开展全行业推广工作。
客观地讲,我国按需印刷领域发展的基础环境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通过简单复制国外相对成熟的按需印刷生产模式来推动自身的按需印刷出版改革。尽管存在诸多难点问题,但加快推动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推动按需印刷出版改革的要求是明确的,路径是清晰的。只有按需印刷产业链的各环节共同探索、勇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按需印刷发展道路,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监管有序的按需印刷产业链生态圈,并使之成为助力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带动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