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用出版的力量抵挡抑郁症袭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1
□本报记者 章红雨
2022年年初,译者金晓宇的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在同情金晓宇不幸遭遇的同时,为翻译作品能缓解他的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疾患感到欣慰。
今年春节前一个喜讯传来:金晓宇被浙江省翻译协会吸纳为会员,并聘为理事。由业余译者到专业译者,金晓宇的一本本译作的出版,使读者有了了解他的阶梯,也看到出版抵挡抑郁症袭击的“魔力”。
不仅如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电商所展示的书海世界看到,那里既有抑郁患者写的书:《我的抑郁症》(南海出版公司)、《我战胜了抑郁症》(人民邮电出版社)、《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看得见的黑暗》(湖南文艺出版社)、《野地灵光》(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有治疗抑郁的图书:《你的抑郁,90%可以靠食物改善》(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十步驱散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台海出版社)、《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湖南文艺出版社),还有预防抑郁的图书:《拥抱好心情――抑郁心理自我调节》(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是因为我想太多吗:元认知疗法自助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自卑与超越》(浙江文艺出版社)等,从中不难看出,市场上以抑郁症为选题的图书,俨然成规模和细化。
这无疑与抑郁症正在成为人类常见精神疾病有关。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另据悉,每10万人中中国仅有2名精神科医生。
如此种种,记者在同题采访人民邮电出版社普华公司总经理贾福新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任海霞时了解到:聚焦抑郁的图书早已是市场上的长销书。图书对于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
关注选题因社会责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们谈起抑郁症往往感到心情沉重。从出版的角度看,此类书出版需要责任编辑有很强的心理防御能力。你们为何会选择这个选题?
贾福新:抑郁症是当代人心理健康的突出病症。据报道,到2030年,抑郁症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负担。在我国,抑郁症的就诊率不到20%,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和向谁寻求帮助。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心理健康的建议和提案不断涌现,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就建议将抑郁症纳入医保。之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有关抑郁症的纪录片,叫《我们如何对抗抑郁》。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这都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幸福指数。
我们所做的有关抑郁症的选题,正好契合了这种市场需求和国家的政策,以此推出的《我战胜了抑郁症》和《我战胜了产后抑郁症》两本书都是抑郁症患者讲述自己战胜抑郁症的故事,不仅生动、感人,而且有说服力,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属意料之中。
任海霞: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抑郁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周围也有不少人患了抑郁症,甚至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我的内心非常痛惜。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得了抑郁症,经过正规治疗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人们对这种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相比,差距还很大。一般很少有人比较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它。因此,我们就策划出版了《拥抱好心情――抑郁心理自我调节》一书,邀请长期从事精神病学与心理卫生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的刘炳伦教授撰写书稿。
既是责编也是受益者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编辑一部优秀图书,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你们在策划、编辑、出版这类图书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贾福新: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不开心的时候,就像患感冒一样,有的人身体素质好,抵抗能力强,不吃药就会好,而有的人得吃药,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抑郁症是我们的心理得了感冒,它不分年龄大小,不分性别,年轻人会得,儿童和老年人也会得。
在策划和编辑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个体会是,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下一个得抑郁症的人有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尽量避开那些可能会让情况加重的一些不利因素;另一个体会是我们对那些勇敢讲出自己走出抑郁症的人充满了敬佩之情,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任海霞:作为《拥抱好心情――抑郁心理自我调节》这本书的策划编辑兼责任编辑,在书稿的修改过程中,我曾数十次阅读书稿,每次都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我感觉自己既是策划者也是受益者。面对各种压力,每个人都会产生不良情绪,我们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作者的讲解非常实用、具体,丰富的案例更是让我们感同身受。
读者喜欢 彰显市场潜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请介绍一下图书的销售情况,特别是读者的反馈信息。
贾福新:《我战胜了抑郁症》和《我战胜了产后抑郁症》分别于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上市后,都受到了读者的关注,两本书截至目前共销售近10万册。
读者的反馈也很热烈。有很多人给我们发邮件、打电话、在豆瓣或网页留言,说我们出版的这些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例如,有读者在豆瓣上说:“《我战胜了抑郁症》一书对抑郁症的不同类型和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科普,让我了解到了非典型抑郁症这一类型,这解答了我的一点困惑。书中许多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经历的亲述,让我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孤独了。他们遭受过痛苦,走过许多弯路,最终找到方法战胜了抑郁症,这让我感受到了力量和希望,这很重要。”还有读者说:读了《我战胜了产后抑郁症》才知道自己不是异类。那种被理解的心酸和释然,终其一生都不会忘记。
任海霞:《拥抱好心情――抑郁心理自我调节》自2022年1月出版以来,销售2000多册,读者反映很喜欢。有读者说,蓝天、白云、风筝的封面设计让人心旷神怡;切口和翻口喷色,让人内心温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者喜欢,对出版人来说是欣慰。此后,你们还会关注此类选题吗?
贾福新:会的。目前我们出版的有关抑郁症的图书有四五种,像《黑暗中的光》《在抑郁打败你之前战胜它》,目标读者都是普通大众。我们注意到,讲述自己战胜或走出抑郁症的图书在市场上表现最好。今后,我们会继续对此类选题优中选优,使策划和出版的内容更符合大众需求。我们认为,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才会使每个人在遭受心理困扰时,受到的歧视少一些,受困扰者接受帮助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和谐,社会才能更稳定。
任海霞: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图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根据不同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或者根据不同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失眠障碍等疾患,有针对性地策划出版相关图书,以满足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