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讲个性更要讲文明

作者:朱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2-07

  在社交平台上追求个性是好事,但绝非没有底线,千万不要把“庸俗”当个性。一方面,要严格监管不放松。这就需要网络运营商通过网络语言规则相关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在微信、微博、抖音上发表网络语言尤其在创新网络语言时,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网络语言的规范,严把低俗、侮辱、谩骂、诋毁和攻击性及生编硬造的网络用语的“审放关”;政府相关部门既要硬性要求运营商在网站中设置“语言过滤器”,也要对乱用网络低俗语言的媒体加大问责力度。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尤其各社交媒体要积极配合网信办等国家职能部门的治理行动,在日常管理中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守职业道德,决不做网络低俗语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网民要提升个人的素质和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积极争做正能量的网络传播者,自觉抵制低俗等网络用语,做到不跟风、不盲从、不围观、不引用、不传播。

  (12月3日 福建文明网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