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阅读力提升学习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2-03
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能力呢?首先,我们要确保孩子的阅读是建立在自我兴趣之上的,需要他自己认同并实施。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非强制性地布置阅读任务。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爱看书。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爱读书是遗传,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爱看书。有些父母在家里要求孩子看书,自己却在旁边不停地刷手机。还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读书时不停地叮嘱孩子:“你得读出声来,你不读出声,我怎么知道你在读?”孩子虽然会照着书一字一句地朗读,但是只要身边没有家长监督,孩子就会停下来看着书本发呆。许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辅导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其实,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问题:
避免暗示孩子――你是一个跟妈妈(爸爸)一样不爱阅读的人;避免监督孩子――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个任务。
一旦家长采用了暗示和监督的手段,孩子就很难自发地对阅读产生兴趣。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首先要做到以下3个方面:
家里一定要有藏书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其中,家庭藏书量也是衡量家庭阅读氛围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层次和对文化知识的态度。如果一个家庭里没有书架书柜,房间里也根本没有几本书,又何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让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一进入阅读期,我们就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的书架或者阅读角,放上一些孩子感兴趣并且可以随手取阅的书籍。除了设置专门的书架,家长还可以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放上一些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书籍,让孩子随时找到他愿意阅读的内容。
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乃至个性和说话神态。可见,来自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极其重要的,父母良好的言行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在阅读上也同样如此。如果父母向孩子传递的是一个热爱阅读、热爱知识的形象,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对阅读产生兴趣。
孩子开始阅读一本书时,家长应当多创造与书有关的共同话题,带动孩子的阅读热情。当孩子拿到一本新书并表示想跟父母讨论时,家长可以微笑回应“看过了,我很期待你的观点”或者“爸爸妈妈还没有看过这本书,你可以向我推荐一下它的内容吗?等我读完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当孩子坐在书桌前看书时,家长可以在不远处打开电脑办公,或是陪在孩子身边看书。如果你有其他事情要忙,可以稍稍远离孩子,记得不要干扰孩子的阅读氛围。这样,父母跟孩子之间就能够形成一个有关阅读的良性互动。
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没有乐趣的阅读,是无法激发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有位妈妈和我分享了一件事情。在一次外出游玩前,孩子爸爸布置了一项任务:“花时间出去玩,一定要有收获。你可以先看完这本游记再去玩,这样你的心里就会对游玩的地方有个初步印象。等游玩回来,你再写一篇游记,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听完这些要求,孩子瞬间就崩溃了,连连表示:“我不要看书,不要写游记,也不出去玩了,你们自己去吧。”如果阅读和写游记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家长命令和要求,那么孩子是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的。当人们从事一些无法感受到乐趣的事情时,是非常消耗自身能量的,最后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父母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孩子会天然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因为他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实在是太好奇了。
当然,仅仅是喜欢阅读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力。唯有如此,才能为孩子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自《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