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黄土地纯粹的吟唱

作者:胡忠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2-03

  有一年,正是小麦由绿变黄的时候。我一个人玩着玩着离开了家,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妈妈发现我不在房前屋后,急得到处找,一个过路人看到妈妈,对妈妈说:“那边有个小孩儿,边上还有个狗。”妈妈一听我和狗在一起,放心了。

  大狗成了我的好伙伴。在家附近,我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后来,我上学,大狗每天送我去学校。它一会儿跑到我前头,一会儿又跑回来,气喘吁吁,好像在说:“你怎么这么慢!”

  ――摘自《外婆说我是窝里横》

 

  拿到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的新著《外婆说我是窝里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一股清新、纯粹、朴实的黄土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既亲切又熟悉,这是孙卫卫一贯的叙事风格,在早先出版的《小小孩的春天》和“孙卫卫少年心”系列作品中,这种风格就已经表现得十分充分。

  《外婆说我是窝里横》是“童年中国”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以朴素、干净的语言,满是感激地讲述了一个关中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和生活片断,温暖而亲切,既是作者对童年记忆的深情回望,又是作者成年以后以纯粹的致敬之心对故乡黄土地的浅唱歌吟。

  单是从题目看,就一下子把人带进了那个渐行渐远的童年时代,比如,与家人朝夕相处、早晚护送“我”上下学的“大狗”,几家人集资合买的用来拉货、碾打庄稼的“小四轮拖拉机”,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燎伤头发、烧着帽子、只有过年才挑旺灯芯的那些“没电的日子”,都让人感到充实、快乐。而像“生产队”“小渠从房边流过”“颗粒归仓”“看戏”“坐卡车旅游”等这些题目,都深深烙上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特色。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尽管生活困苦,但“我”依然充满了欢乐,甚至“我”和小伙伴们在苦涩中依然能找到玩耍的乐趣,这些故事当中,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令人沉思。而这些事,只能属于那个年代的孩子。多年以后,这些像“乡间路上的小草小花”一般的童年故事,经过岁月的淘洗和沉淀,依然那么闪亮,那么耀眼,因为字里行间融进了一个乡土生命的成长和精神世界的日益丰满,这一切又那么真切、真挚、真诚。孙卫卫以诚挚的笔触,书写着童年往事、少年心事,但这样的情感记忆和思想认知,我想,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生于70年代的那一代人,甚至一个时代的生命记忆。

  在陕西关中这片厚实的黄土地上,家人、乡亲和那些走村串户的小商贩,在他们的身上,传递出朴素美好的人性光辉,这是几千年乡风民俗的传承,也是广阔社会生活的光影在一代人身上的投影。

  孙卫卫最善于以白描的手法,如实记录生活,他写童年时的生活和趣事,下笔自然,如话家常,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天真烂漫、童心纯真的孩提时代。那里蓄满了爱,溢满了情,有的是真诚、善良和美好,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个充满了纯真的爱、真挚的情的天地,一如冰心写的那样美好:“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念过“学前班”,做一个“全日制小学生”,交换“塑料铅笔盒”,跟着爸爸“回爸爸老家”,“写作文”被表扬,心里装着“记者梦、作家梦”,跟着家人“走亲戚”,甚至“小学最后一个暑假”……这些小时候的生活,让“我”无比怀想,这些也隐藏在我们生命的记忆里。

  孙卫卫以童年的清新视角,以朴素无华的文笔,略带羞涩的情感,把它们一一描摹出来,拨动了我们记忆的神经,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些大大小小的童年往事,充满了轻松,充满了情趣,充满了一股纯真的暖流,呈现出一种清新悦目的童稚之美,使我们日益疲惫衰老的心灵得到几许滋润和慰藉。而在这朴素、纯净、恬淡的文字背后,是孙卫卫依然拥有着的一颗少年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谈凤霞认为:“孙卫卫的书写,在童年的故事中发掘出了内在趣味,以纯粹走向通透,以简洁抵达丰盈,以真诚通向润泽。”童年是一代人精神记忆的故乡,童年又是充满了梦想的远方,这远方,有诗,也有纯粹的快乐。